Top
首页 > 娱乐 > 明星 > 大陆 > 正文

相声不是失去了传统,而是缺失优秀的演员

大陆 新京报 2018-11-30 14:03:54
[摘要]老舍的话一语中的,“希望他们都抖擞精神,多创作、多表演有教育价值的新段子,使相声不折不扣地变成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常贵田是常氏相声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喇叭声声》《动力研究》《帽子工厂》《祝你成功》都曾风靡一时。

  老舍的话一语中的,“希望他们都抖擞精神,多创作、多表演有教育价值的新段子,使相声不折不扣地变成人民所喜爱的艺术。”

常贵田(左)和常宝华(右)昔日演出照片。图/视觉中国

  常贵田(左)和常宝华(右)昔日演出照片。图/视觉中国

  早上传来消息,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贵田去世,享年76岁。不由得感叹,今年是文娱界的“灾年”,名家接连凋落,相声界则是“重灾区”,丁广泉、常宝华、张文霞、师胜杰、谢天顺、吴兆南等纷纷仙去,加上刚刚去世的常贵田,这个冬天有点冷。

  常贵田是常氏相声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喇叭声声》《动力研究》《帽子工厂》《祝你成功》都曾风靡一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舞台上,常贵田与马季、姜昆、牛群、冯巩、笑林、师胜杰、高英培等同台争辉,当时也是相声艺术在电视上最为光彩夺目的时候。近年来常贵田淡出公众视野,最后也是在人生落幕之际出现在大众面前。常贵田去世前,9月7日其四叔、相声艺术家常宝华去世,最让人怀念昔日叔侄二人同台的诙谐场景,《帽子工厂》就此成了绝唱。

  在今天,虽然相声有德云社一干人众,还有散布全国各地的演出团体,小剧场相声火爆,影视、综艺上面也不乏相声演员的身影,但是冷静来看,相声艺术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这一点,在常贵田及其家族的艺术命运上可见一斑。

  常家是相声世家,常氏相声也是中国相声艺术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从第一代常连安,到第二代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第三代常贵田、常贵生、常贵德,如今第四代的常亮、常远、杨凯等,常氏家族活跃了上百年历史,堪称一部“活的中国相声史”。

  常连安是与张寿臣齐名的相声大师,又变戏法又说相声,单口相声是当世一绝。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北京创办了“启明茶社”,为相声从街头撂地发展到室内剧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小蘑菇”常宝堃5岁登台说相声,18岁开始组团发展,他的相声功底深厚,艺术才能全面,“说、学、逗、唱”样样在行。1949年以后,积极探索相声艺术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在相声艺术发展史上,他和侯宝林、马三立一样,称得上承前启后、开一代新风的大师级人物。他是一位艺术天才,也是一位爱国艺术家。抗战时曾因小段《牙粉袋》嘲讽日本人被抓,1951年主动要求参加赴朝慰问团,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被追认为烈士。

  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常宝华在1985年曾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他的最大贡献是拓宽了相声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编演了《昨天》等,与马季的《找舅舅》成为赞颂相声的经典之作。他晚年仍活跃在舞台,还不时在影视作品中客串演出。在常贵田之后,常家的代表人物就是常亮、常远了,但是他们在相声行当属于刚刚崭露头角,常远还半路出家,成了知名的话剧演员和喜剧演员,在开心麻花系列剧中独挡一面。

  今年以来,老艺人相继离去,每一次离去,都会引发一波怀旧潮,然后再带来一轮疑问——“相声在这个时代还会好吗?”常贵田离去,也会带来相同的舆论热潮。常氏家族的艺术生命从相声到影视、舞台剧,基本上与现在相声发展趋势一致。也折射出了今日相声面临的巨大挑战:现在,互联网发展神速,短视频、社交媒体、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影视综艺等成为消费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大量的网络段子、四格漫画等新形态的幽默形式,在消解着相声的生存意义,当“笑”变得触手可及的时候,那笑声就会日益廉价。面对冲击,相声这一种以制造“笑声”为使命的艺术形式,应该何去何从?

  挑战面前,也有不少努力,比如前段时间刚刚落幕的《相声有新人》,用晋级形式选拔新秀。整个舞台的包装不乏相声小镇、段子村等带有相声艺术标签痕迹的元素,节目中也穿插科普了“贯口、柳活”等大量的相声知识。但是从节目效果来看,却存在不少争议,最终夺冠的演员功底也感觉有点薄弱。

  还有不少人,在努力开疆拓土,致力于小剧场相声的恢复。相声表演中,开始大量借鉴网络文化、歌舞表演等,与新兴的娱乐手段进行融合。但是为了迎合观众的需要,大量的表演成了变种的歌舞表演,强调猎奇性,让相声失去了以“说学逗唱”为核心的艺术内涵。沿袭百年的各类艺术内涵,在市场的畸形选择下,开始失去昔日的味道。包袱成了“梗”,虽然大家笑的门槛降低了,但是相声艺术的价值是否在褪色,需要探讨。马季生前曾大胆预测相声未来可能会变成脱口秀,真若如此,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有一个非常有市场的观点是现在相声失去了传统,所以越来越不行。这个观点基本上是伪命题,于相声来说,传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民国到解放后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声每次大发展,都是与时代良性互动、推陈出新以后的结果。

  不过,这些背后,我们看到的还是现在相声人才的危机。稍微有点才华展露的,都被影视综艺吸引了过去,没有人才,都谈不上传承。遥想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马季、常宝华、姜昆、冯巩等层出不穷的相声演员,支撑着这门艺术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侯宝林、常宝堃,对于相声的涅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但进行了大量的作品改编、创作,还对相声进行了理论性的思考。到今日,优秀演员的缺失,是困扰相声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人民需要娱乐,也需要相声。但是怎么才能让相声永葆生机,需要上下一起思考,多多激活民间的参与热情,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老舍五十多年前的一句话今天看来仍然一语中的,“希望他们都抖擞精神,多创作、多表演有教育价值的新段子,使相声不折不扣地变成人民所喜爱的艺术。”

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 相声艺术 常氏相声 常宝丰

上一篇:奥运冠军张楠晒与田卿登记照:风雪是你 平淡是你 下一篇:7SENSES《天鹅》首秀 练习室版和EP上线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