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3月24日,有鲜血四溅,也有歌舞升平。59年前的昨天,也就是1944年3月24日,在罗马,面临倒台的纳粹公然屠杀了300平民,目的是报复头一天攻击德军并杀死32名德国士兵的反抗组织。48年前的昨天,也就是1955年3月24日,百老汇歌舞剧《热铁锡皮屋顶上
的猫》上演。最有意思的是1958年3月24日,“猫王”艾尔维斯在田纳西孟菲斯城入伍,不妨也算作“当娱乐碰上战争”的实例。
昨天,2003年3月24日,奥斯卡在伊拉克战争的黑烟中颁发小金人,获奖的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都是从头到脚一身黑色装扮。在关乎生死的战争面前,娱乐真是轻如鸿毛,尽管新科影后妮可?基德曼振臂高呼:“在世界处于动乱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到奥斯卡颁奖现场来?因为艺术的重要!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事业!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职责!”然而,相比另一位获奖者把奖项献给“所有高声呼吁和平、尊重人权、民主和国际间平等的人们”的致辞,妮可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事实上,昨天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每一分钟都在证明娱乐产业浮华之下的尴尬以及自身的微不足道。“白头翁”史提夫?马丁的开场白用心良苦,又要暖场,又要搞笑,还不能提及战争,所以只能拿美国娱乐界最擅长的题材――――性制造笑料。倒是离“娱乐”稍微远一点的最佳纪录片奖得主迈克尔?莫尔,带来整场颁奖典礼上最彻底的反战告白。污点导演波兰斯基,凭影片《钢琴师》中对犹太人命运的深刻刻画再度获得业界尊敬,并且依靠对战争中惨痛一面的描写,压倒了生猛蛮横的《纽约黑帮》。这个时候再来看莺歌燕舞的《芝加哥》,实在是有点“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调调。顺便提一句,张艺谋的《英雄》虽然也是阐发和平的理想,但手法实在幼稚,落选在所难免。
史提夫?马丁曾在开场时说:今晚没有失败者,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今晚没有荣耀者,因为“荣誉属于和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没有和平就没有奥斯卡。当和平失去感召力的时候,奥斯卡除了祈祷之外什么也不能做。正如网站上一篇评论文章所说的那样:昨天,通向奥斯卡的道路上阴云密布,没有鲜花、没有光芒四射的明星、没有红地毯,在战争面前,这只不过是一条寻常的街道而已。(郭珊)
C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