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席卷金球奖奥斯卡奖,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荣获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语片,一时间,“海外刮起中国风”、“中国电影风光好莱坞”、“华语片受世界瞩目”一类的“喜报”铺天盖地,令国人精神为之一振,“中国电影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等狂言亦纷纷出笼。给人的感觉是:阿Q终于阔起来了!当然,反面的声音总还是有的--很多的评论对并非上乘之作的《卧虎藏龙》惊倒一片老外深不以为然,通过深刻的对比和分析,总结出东西方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这是一种比较理智的表现。但和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的大形势比较起来
, 保持这种理智显得不合时宜了。
谢晋一类的国内资深大导也说了一些表示不满的话:什么“如果没有美国的投资,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啦、什么“不要完全羡慕他们”啦、连“当年我拍《最后的贵族》时,李安还是个群众演员”那样的话都讲出口了,完全是吃不着葡萄反说葡萄酸的小家子气,不提也罢。
说真的,笔者一直有冷眼观潮的感觉,始终保持着警惕,远离李安、王家卫给我们带来的集体狂欢。
《卧虎藏龙》、《花样年华》的成功应该给我们带来某些深刻启示,使我们变得冷静下来进行一番反省。
首先要疑问的是,这两部影片是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中国电影”?《卧虎藏龙》导演李安是台湾人(而且据称张口闭口中华民国)、《花样年华》不消多说,自然是来自香港这个商业电影王国。这两个地方出品的电影,在我们一向以正统自居的业内人士眼中往往是不入流的。可以设想一下,在内地能否诞生这样两部影片。《卧虎藏龙》?武侠片这一片种已经在国内电影创作里绝迹多年(不算合拍片。合拍片基本上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花样年华》?可以肯定,甭说摄制发行,剧本送审一关都无法通过。有一大队人马在那质问“主题、意义”。再说王家卫拍片子原本不就太重视剧本,坐在剪辑台前组装胶片才是其创作过程的正式开始(《堕落天使》、《春光乍谢》莫不如此。)。拍出来再送审?“颓废哇、无聊哇、没有积极意义哇、不符社会主义新风尚哇”(《花样年华》真的不符国情吗?难道我们自己没有都市文化吗?)帽子一扣,必死无疑(看看几年来第六代青年导演及其作品的命运)。
难道眼前从上到下的一片片“盛赞”和“自豪”,意味着有关部门今后对《卧虎藏龙》、《花样年华》一类的片型将予以支持?对类似的创作观念将予以鼓励?国产片就此可以开创精品时代?
没有《卧虎藏龙》、《花样年华》,中国电影的世界形象和地位是怎样的?看看很资深的解玺璋(常见此公评论大作见诸权威报端)评《卧虎藏龙》获奖现象时是怎么说的吧:“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希望着中国电影能够走向世界,能够被全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也希望中国电影能够打入美国电影市场。很多带着自己的影片去美国的导演,回来后都给我们编造一个在美国如何轰动的神话。尽管我们知道他们是在自欺欺人,但其情可悯,也只好任由这种神话暂时安慰一下我们内心由于美国大片横行国内造成的不平衡感。”想哭了吧?!
症结何在呢?说老实话,如果我们的整个电影产业运行机制不改革创新不借鉴吸取成功经验模式仍然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今后中国电影还得靠“借光”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自我粉饰形象。以为“《卧虎藏龙》在国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个转折点”(解玺璋评《卧虎藏龙》)实在虚伪之极。平常对人家的商业化电影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谢晋就认为“现在还是有些导演坚持不向商业投降”是一种“美德”),等人家有了荣誉,又把脸一变掠人之美、同享光耀,如此岂能服众?
我们的电影人和理论家们常常为何为真正的“中国电影”而争论而忙活的不可开交,年产近百部“优秀影片”(据有关资料),可每年观众真正关注并能看到的国产片不超过10部。看一看我们的音像市场,就可以了解到,有百分之60的音像作品是港台的(另外有百分之30系海外片)。如此不难发现,真正主导电影文化潮流、真正对观众产生吸引力的其实是港台电影及其所代表的先进文化。换句话说,离开了港台明星,国内的传媒也将面临“无米下锅”!真正值得炒的国内电影人可能不超过10个!当国内金鸡电影节评委为国产片“创作繁荣”而喝彩并史无前例地滥颁头奖的时候,真正的影迷却感到眼前一片荒芜。我们颁发头奖的那三部影片除了张艺谋作品哪部赢得国际声誉?不是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吗”?怎么不灵了?看来我们还是有问题!所以,当务之急,不是自我满足到处开庆功会,而是迅速行动起来,加速改革进程,让电影产业真正商品化、市场化,那样,中国电影的未来才可能辉煌。如若不然,所有的观众只能继续眼光向外,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所。
笔者并非危言耸听,有例为证:据报道,著名导演谢飞参加金鸡电影节时表示今后要改行拍电视剧赚钱:“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太差了,拍出来的很多影片观众也看不到。”作为导演协会的一员,谢飞还说:“我们导演协会曾呼吁电影立法,立审查法。现在的影片审查制度都是一些管理条例,没有法律监督机制,电影审查随意又简单。”他认为,目前中国电影的体制必须脚踏实地地加以改革,并声称如果电影制度不改革,他将永不拍电影!
看清楚眼前这一切,便再也喜悦不起来了,反倒有了一种任重道远的悲壮心情。C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