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自己所写的剧本,为人知的,是市民化、而带有讽刺意味的轻喜剧,象南北一家亲、南北和……。但是被其他导演所拍摄的作品,都是趋于言情的路子。
你一定看过红玫瑰与白玫瑰、怨女、半生缘……听到这样的名字,似乎已经可以构筑故事的大概:热烈的情妇以及贞洁的妻子以及一个“好”男人在“对”的世界中的双重标准;忍受情性欲煎熬而日渐疯狂的女子,变本加厉地折磨着下一代,造成更大的破坏与伤害;一对年轻人只能将内敛而缓慢的爱情寄托在遗失的手套里,保存爱情的温度,此恨绵绵无尽期……
关锦鹏和许鞍华过于忠实于原著,常常在对白和剧情转化之间将张的文字直接粘贴到剧情里,有时干脆就是一个镜头,画外音讲完张的警句,才进入下一段。而文字与图象之间本身就有距离,因此,电影看上去象一本陈旧的连环画。
不过有些演员的出色超越她们的惯有印象:你很难想象一直拍情欲片的叶玉卿饰演沉默的妻子,马桶上枯坐时在仰拍和平视的镜头下所呈现的郁郁寡欢的神情,以及她平板苍白的身体陈述着生活的乏善可陈;夏文汐有一双怨毒、清冽的眼睛,残忍地洞察了她后半生的宿命,因此最后她最终变成一个幽闭型的老女人,唠唠叨叨地抱恨终老,在此之前她拍过唐朝豪放女这样的三级片,裸露着中性化的身材,展现着女性自虐或被虐的身体和狂放的情欲,但缺乏演技的伸展;还有梅艳芳,饰演沉沦的欢场女子时的不甘心,她恨得想出卖掉一切,她对于爱情的妒恨与渴望,我以为她演的好过剧中贞静纯洁的吴倩莲,这样的女性太理想化,最后就只有被毁灭。张的故事所写的,通常是一些非常态的爱情,以及非常态的女人,女演员有着发挥的余地。而男子,通常是低微、暧昧、丧失优势的。当然她的小说也有着明显的缺陷,象王小波说的,阴暗、不健康、琐碎的一面,是一个老女人幽闭的生活写实。
还有一部,似乎是1983或者1984年许鞍华的作品,倾城之恋。
主演的是周润发、缪骞人。这显然是不太合适的选择。
女主角,白流苏,28岁,生于封建家庭,离婚后蛰居于娘家受到奚落,所以她要通过婚姻关系长期建立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而非同居;男主角范柳原是华侨在英国的私生子,30好几,好不容易才继承父亲的遗产,被家族排挤,他是一个花花公子,他沉迷于中国女子的情调,并不想结婚。于是这就形成两人之间猎与被猎的关系,最后所有的追逐都没有了价值,因为战争开始了,大的毁灭来了,他们就仓促地结婚了。当文明被毁掉,一切都完结,烧完了,炸完了,塌完了的时候,只有潜水湾那堵墙还在,那样的两个人在这样的遗址下相遇,似乎会有一点真心。故事很简单,并没有恋爱,“死生契阔,与子相悦”,一直是张爱玲的爱情理想,在小说里、现实中,这样的爱情都无法实现。
扮演范柳园的周润发更象充满市井英雄气息的花花公子,让他演一切艺术家:诗人、画家、指挥家,他承认难以胜任也不喜欢。最糟糕的例子是1984年的花城,他演一个画家,在法国与郑裕玲发生感情,似乎很多的香港导演喜欢以外国:法国、美国、越南……作为衍生爱情的固定场域,郑凭此片获得金像奖最佳新人,最后的结尾是郑裕玲在浴缸里问他是否爱他,他迟疑了一下,于是郑决绝地刺死了他,也刺死了自己,周死时的表情非常不自然,也许是剧本的关系。并非所有的男主角可以在这一类文艺片里显得唯美,所以包括倾城之恋,演范柳园便走到惯有的套路里去,有钱的花花公子,玩弄感情,风流,个中的温柔、憧憬、阴郁、自省、自私地控制……都没有,或许这些情绪是周润发根本不喜欢的。
一如张爱玲所述:“和恋爱的放恣相比,战争是被驱使的,而革命则有时候多少有点强迫自己……”这是女人的琐碎政治的观感,也造成男演员在这类影片中被动的演出;还是那种飞扬恣肆的男性拍摄角度,更接近于周润发对自己的设计。他最喜欢的片子是林岭东的龙虎风云,以及吴宇森时期的英雄系列,我也以为如此,那样的片子中男性导演深受张彻的兄弟情谊的影响,无论是兄弟、敌我之间的关系,更近乎于同性恋,他们强悍、自我、将暴力升华为美学。
而缪骞人演白流苏则显得拘谨而苍白。白流苏应该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缪骞人更象大观园里的李纨,死了丈夫规矩地过好下半生。后来缪骞人嫁给了导演王颖,演过他的《一碗茶》,缪骞人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有着恬淡安静的一面,切合王颖的导演风格。王颖常令人想起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喜欢把摄像机放在离地四英尺处,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影片中的人物,使摄影机保持客观而不过分热情,当然这样使他的作品影像风格趋于冲淡平和,有时会显得沉闷。所以这个白流苏是安静的,没有一笑倾人城那样的活泼和心机。
过了很多年,如果重新选择,似乎没缺乏合适的人选。林奕华感叹,在香港的演员里,重新寻找白流苏这样的女子,似乎很多人想到的是张曼玉--但是白流苏在原著中只有28岁,而现在的张显得成熟,她已经过了这样的时期,不过,她符合“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这样的气质,即使是穿在封闭的旗袍里,她还是有这样的热度燃烧。
所有的观众不喜欢看成熟男女的爱情,太切实,一般是先有性再有爱,缺乏“悬疑、憧憬与神秘感”,况且张已有花样年华这样的故事在先,她未必喜欢这个离了婚、做情妇、最终在战乱中获得婚姻的女子。这两个故事都是与婚姻、爱情相关,但是似乎都象在陈述“婚姻制度乃是合法的卖淫”这样的理论。寂寞的苏丽珍只好与苏慕云通奸来获得爱情的体验,最终不可能私奔;而境域窘迫的白流苏则希望籍由同居再至合法婚姻来取得乱世中的保障,至于爱与不爱,在混乱的时局中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男主角,我会想起梁朝伟,我始终觉得他是一个比较没有局限的演员。候孝贤曾经说过,在他的电影里,梁是一个“表演相当精准到位的演员”,任何的表情任何的情绪,都可以按照他的要求达到,但是在《悲情城市》里,夹杂在非专业演员里,梁的细致与控制与其他人的粗糙、随意形成了距离,他自觉意识太强,于是候孝贤只好让他放下来,重新再来一次非演员式的表演,梁同样可以做到。梁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可塑程度很高,除去一点小问题:梁的身材不够高,缺少一点粗枝大叶
气势。
最后林奕华说,或者放在邵氏当年,会选择张冲、李祥来做男主角,女主角则会有乐蒂、李湄、葛兰的人选……,他们固然是明星制度的产物,但是无论演技与形象都有着个人化的光芒。林奕化说,现在的明星过于年轻,缺少质感,没有内涵的人放在扩大几十倍的银幕上细看,便是空洞无物。就象他们决定用twins里的阿sa或阿娇来配谢霆锋拍套现代版倾城之恋,或者任贤齐、古天乐搭郑秀文来套搞笑倾城之恋,因为够in
,够有趣,但很无聊。
不过,有可能,我希望重新拍摄倾城之恋,它在张的所有小说里,更接近爱情。至于金锁记,太疯狂乖张,张艺谋已经在大红灯笼里让一群女人斗个你死我活,没有重现的必要。我也期待看见那墙下,两个人真心相对的刹那,使人有所耽溺,流连忘返。这样的刹那,够活个十年八年的。
但是旧的景色,已经没有了。
在王家卫最激赏的作家刘以鬯的笔下,这是今天的香港。
“从湾仔乘车去中环,过去是废弃的空地,现在可以看见新建的大厦:左边是太古广场,西武百货成为时髦的购物场所,下面是莲卡佛时装店,电影院前挤满了人。中银大厦象一把剑刺破天空消灾挡煞……中环的中心移到湾仔,太古广场的对面就是港岛地铁中心的金钟,旁边落成几年的奔达中心已经因经济问题改名为力宝中心,象一个披甲的战士,富有侵略性的外貌遮去了背后的大厦,仅露出闪闪金色的……都市的发展,影响了我们的时空观念,对速度和距离的估计,也改变了我们的美感经验,影响了我们对外界的认知方式,过去的那种匀亭、整齐、对称、优雅的美感被打破。”
这种打破里面,也包含我们对很多东西的认知与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的解体和沉没之中,那些认知与想象,已成为过去。 (独居蓝猫制造〕 C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