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听满是灰尘的BEYOND唱片,感动越来越稀薄。那些陈旧的呐喊已复制得太多,在一次又一次的商业纪念中失去了力量。剩下的三个独行者也都同意歌迷的说法,失去黄家驹的BEYOND失去了灵魂。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说辞,他们最大的失去是自我理想,而不是黄家驹。黄家驹诚然是中心、是太阳,叶世荣、黄贯中、黄家强也是一道发光的星星,不是泥泞中的石子。只要坚持理想,斗志高涨,三个人可以和其他理想主义者合并成新的音乐组合,重现昔日辉煌完全没问题,即使超越黄家驹时代也并非天方夜谭。香港就没有堪当此任的音乐人吗?内地和台湾都没有?全世界都没有?
令我感到最悲哀的一点是,BEYOND最大的“理想”(如果还能称之为理想的话)就是重现黄家驹时代,而不是超越二十年前的高度,继续前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音乐新时代。也许风格会改变不少,但总比年复一年地唱着老调子、一次次踏着“旧日的足迹”更符合“纵有创伤不退避”。黄家驹带领BEYOND攀上了音乐高峰,但远远不是音乐顶峰。但如果现在的
BE YOND三子敢于突破,即使失败,也应得到诚挚的敬意。
倒是影视圈比音乐圈更看得开,张艾嘉的导演生涯是在某次主演电影时突遇导演逝世,只得硬扛导演一职直到今天;赵文瑄的演员生涯开始于一次意外征选,赶鸭子上架成就了《喜宴》;而冯小刚和王朔联手打出了《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就死》等一系列响炮,可接下来王朔不干了,甩甩手玩自己的文学去了。冯小刚憋死了吗?不但没有,导得更欢了。他逮住了梁左,导出了第一贺岁片《甲方乙方》,梁左逝去,冯小刚拽住了刘震云,《手机》搞得热气腾腾。几番变故,冯小刚却藉此达到另一个高峰,大路走得是越来越宽了。
我不反对怀旧,但更欣赏体味出新意的怀旧。我愿为尝试鼓气加油,只要有“一颗不肯媚俗的心”,在人云亦云中不放弃理想,你的世界会精彩得多,世界也会因你而更加精彩。 听说最近被扔了不少烂鸡蛋的李亚鹏做起了制片,还拍出了《海滩》,“实现了很久以来的愿望”。文艺小生黄磊则同时干起了导演和编剧的工作,拍出了《似水年华》,“作为青春的纪念”。忽隐忽现间,我看到了在他们背后真诚的影子,一道理想主义的水纹就此荡漾。所以,我向勇于探索新道路的成名者脱帽致敬,包括再创辉煌的姜文、李安、周润发,更包括屡败屡战的吴宇森、陈凯歌、张纪中。
C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