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娱乐 > 影视 > 新片快递
欲火凶猛:《爱我就让我快乐》 (图)
2003-08-29 17:23:37  后窗看电影

 

(1)我做了,有错吗?

  凌晨2点,看完了《爱我就让我快乐》(Happiness),发现自己睡不着了。本来看的时候,几度差点睡着,真的演完了,我才迷迷糊糊想到了另一部电影《钢琴教师》。国内一些网站在介绍《钢琴教师》时,总是会提到变态的情欲,扭曲的人格等等一类词。倘若他们形容起这部《Happiness》,大概也会提及这类词。但这的确是个好片子,和《钢琴教师》一样好。

 《爱我给让我快乐》同样讲述人的欲望——同《钢琴教师》一样讲被压抑的性欲。不过,在《钢琴教师》只是通过一个人,一个入口把人慢慢带进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入口是那么不易察觉,可能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事,比如说,一个钢琴女教师没有参加演奏会,胸口被刺伤,也许休息三两天,平淡的生活就把这件事情冲淡了。没有人过多追问原因,而追问进去,则是一个无边的黑洞。

  相比之下,《Happiness》复杂的多。它用一个家庭作为载体,这家人有三个女儿,这个家与和他们相关的各色人等成为影片描述的全部。就像一棵树,三个女儿是主干,由她们延伸出来的各种人物:父亲、母亲、男友、老公、暗恋她们的男人以及11岁的儿子都是树的枝条,这些人物中间有时看似毫不相干,却暗藏玄机。而给予这棵树成长的养分就是所有的人物的相同特征:来自性的欲望与恐惧暗自控制命运。

  影片刚展开的时候,情节走的很慢,觉得很闷,没有任何激烈的镜头,没有杀戮,没有枪声,也没有色情镜头。它只是缓缓的讲述每一个人的生活,平白直述,镜头从这个人晃到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但让人觉得有趣的是,那些演员的面部表情极为隐忍,但眼神却透出狂热。这就是导演想透露的实质:那些强烈的欲望随着故事的延伸,越燃越大——父亲母亲想分开;写少女强奸故事的女儿渴望被强奸;暗恋她的男人时刻渴望强奸她;有着完善家庭的女儿守着一个实质喜欢男童的丈夫;11岁的儿子担心自己缺乏性能力;而她们的妹妹则一次又一次面对失败感情,不断相亲。

  这些人中最让我触动的是喜欢男童的丈夫:一个心理医生,每天听着很多病人的倾诉,却难以解决自己的欲望。最终,他喜欢上了儿子的同学,克制不住地强奸了他。在影片中,你能够看到他的敏感、矛盾、抑郁以及他看到儿子的同学时,那一刻触电般的痴迷:他象初恋少年一般紧张。当他得逞后,我们几乎能够清晰的从他脸上看见喜悦、惶恐、恐惧、直至延伸为绝望。绝望一层层地漫上来,在电影结束前沉入黑暗。

   那天,警察找上门来。所有的人都发现他强奸了男童。夜里,他坐在漆黑的客厅,木然呆坐。11岁的儿子走过来,问,爸爸,学校里的同学都在讲你,说你是变态色魔。你和庄尼有没有.....

  他眼睛直直地盯着儿子,缓缓地说:有。我控制不住自己。
  儿子又问:那是怎么样的?
  他说:我碰了他。
  儿子:碰是什么意思?
  他:我抚摸了他们。
  儿子的表情完全僵硬了,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迟疑的问:还有呢?
  他的眼睛红了。他说:我拉开了裤子拉链......
  儿子:然后呢?你自慰吗?
  他:不,是做爱
  儿子:做.....爱....是什么意思?
  他忽然大声起来,几乎控制不住内心的激烈情绪:就是——我操了他们。然后,一滴眼泪缓缓从他的脸上滑落。
  儿子已经快哭了,还在继续问爸爸:你为什么那样
 此时,他似乎已经完全沉落在黑暗中,他告诉儿子:我很开心!
  儿子还问:你以后还会这么做吗?
  他的表情极为疼痛,迟疑了半天,他说:会。
  儿子:你会操我吗?
  他:不会。我会自慰算了。

  这时,儿子哀哀的哭了起来,镜头拉开,我们只看见暗色的房间中,孩子哀哀的哭,一个男人沉默的坐在黑暗中。

  在这个喜欢男童的男人正式出场的第一幕,导演剪了一段他的梦境,梦里他走到一个绿草如茵的广场,老人在说话,年轻人在跑步,他忽然举枪射击,周围的人惊慌四散,最后只留下一片如梦的绿草地和流血的尸体。然后他梦醒,梦醒后是常态的生活。

  但实质上,那种恐惧与绝望始终弥漫在他的欲望周围,但他无力控制,最终划向深渊。但导致悲剧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他注定的命运,还是这个理性的世界?

(2)“来了”

  和《钢琴教师》类似,《Happiness》中也有这样一个渴望被性虐待的女人。她们最终的结局基本类似,都是在男人真的企图作出行动,准备强奸或者强奸之后,她们却无力承受事实。

  《钢琴教师》的心理刻画更为细致,导演一步一步带着人们走进女老师那充满欲望与恐惧的内心。当欲望散尽,女教师发现只有自己沉落在真实里,而眼前的世界依然保持着它的冷漠与虚伪,她满怀恨意,满腔怒火却没有任何出口。她企图挥拳出去,却落在空荡的空气中,最后,她只有一刀刺向自己的胸口。

 《Happiness》显然乐观的多。导演在所有欲望故事画上句号后,居然弄了一个家庭聚餐,在餐桌上每个人边吃边谈。他们都需要别人给自己介绍一个好男人,最后白发的父亲说,别忘了我,我也需要介绍呢。这时,一直为别的同学都“来了”(性体验),而自己没有“来”忧虑的儿子终于在阳台上盯着一个泳装女人,达到了自己第一次射精。

   然后,一只狗跑过来,舔了舔儿子的精液,和儿子一起来到餐桌边。当儿子兴奋地大声宣告:“我终于‘来了’”,狗将嘴巴伸向了儿子的母亲,母亲抱着狗又亲又吻。电影在一片家庭喧哗,和导演不怀好意的鬼笑中隆重落幕。

  “饮食男女”与终于“来了”,映照着片名的《Happiness》,说明了导演多么坦白的宣言。

(3)欲火不灭

  说着说着,我忽然想到,当不少西方电影开始刻画人的微妙心理、各种欲望,并将这些欲望正面宣告的同时,中国电影在这方面是多么苍白与呆板:我们总是看见大好人,或者大坏人,感情只是凭靠一点“爱情”的刺激,来激发影片的卖点。要么恨,要么爱,要么打杀,要么哭喊,其中人性的微妙在事情的描述中荡然无存。只能看见块状的集体共性,缺乏对个体欲望的承认与关注。

  欲望这个东西,我们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为它表明了是与非。但它究竟有没有是非呢?究竟会不会因为我的标准而消失呢?谁能说清楚?

   当然,中国电影也有一些影片是心理描写。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用了三个小时去讲一个少年为什么杀人,我是怎么样杀人的故事,当小四一刀一刀戳入的瞬间实际蕴涵着三个小时的内容。杨德昌的关注和《Happiness》的方式不同,他并不让人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状态,而用事实营造这样一个氛围,让你进入电影,进入这个少年的生活氛围,最终体味这个少年为什么杀人,他内心是怎么样的。

  也许杨德昌很清楚,语言是无法表达他的内心,既然说不清楚,于是只有称述事实。三个小时的杀人故事看下来,我在厚厚的黑暗背景后感觉不到欲望的光芒,只有微弱的暗火隐隐升温着,最后猛然大爆炸。而这种爆炸依然蕴涵着杨德昌的试图讲述的悲剧,却不不明亮。

  但《Happiness》或者说《钢琴教师》是延续西方人的思维,层层拨开人内心的需要与渴望,让矛盾激化,刺激最核心的部分,最终达到崩溃或者高潮。特别是《Happiness》,它简直为欲望做一个正面宣告。它想告诉你,即使我性幻想,我爱男童,我自慰,我在六十岁继续寻找爱情都是平常的。如果你看不到,认为它不正常,其实它就隐藏在生活背后,在每个小小的缝隙中,你也许能够看到烈火正凶猛燃烧。 (作者: 树非)C6




 

[ 短信推荐 ]     [ 推荐朋友 ]  
新 闻 查 询

《金盆洗脚城》


《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