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在录音楼前见到霍建起抱着一摞片子正往汽车的后备箱里放,好久不见便打着招呼:“霍建,最近没见,忙什么哪?”凡是熟人都对霍建起只叫他“霍建”。原来前些日子,霍建起在湖南拍一部片子,是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影厂合拍的,今天厂里(领导)刚审完。后来听说这片子拍得不错,挺艺术的,与以往霍建起拍的片子不同,这回是写农村的故事。数日后闲暇,才听霍建起聊起了他的新作《那山、那人、那狗》。这片子故事挺简单的,讲一个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的乡邮员父亲要退休了,儿子接班还走父亲走过的这条山路。今天是他们交接班的第一天,父亲决定陪儿子走一趟。这条邮路来回一趟需要三天,一路上,平日很少见面、缺少沟通的父子俩,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和他们经历的事情,促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理解。影片表现了两辈人之间观念上的不同和冲突,也表现了一群普通人的敬业精神。
影片是根据很多年以前彭建明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改编的。当思芜把这个只有框架的小说经过一番充实完善成电影剧本送到潇湘厂后,大家都觉得挺好。片子比较顺利地开拍了。
这部影片主要从人的情感上写起,艺术感强,很理念,再加是农村题材,有人担心它不够商业化。但依照霍建起的一贯拍摄风格,优美的画面、精良的制作和较低的成本,相信即便在目前电影市场不太景气的今天,它仍将会是一部不赔钱的影片。
和霍建起聊天,他常用“我觉得”三字引出他的想法。的确,他的感觉总是很好的。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霍建起属于“聪明不外露”的人。生活中,别看他平常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的,但他往往能感觉到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从小喜欢画画,在电影学院上学时,他选择的是电影美术专业。毕业后在北影当了十几年的电影美工师。“做电影,大家都很重要,是一个集体创作,但是把握影片整体风格的还是导演。”影片是一个导演的个性创作。他“觉得”美工师仅能为某部电影贡献“有限的创作”,难以使他的创作激情充分的释放。特别是听命于人完成那些“不满意”的影片之后,更是感慨颇多。“假如把这个机会给我,我会做得更好。”出于对电影的那份挚爱,为了自己希望的那种影片,于是霍建起开始干上了导演这个“挺累”的差使。/
作者:郑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