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宝贝》是一个缺乏诚意的电影,混乱的表达方式、空洞的故事结构、恶心的人物关系……通观整个影片,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精神失常、疯疯癫癫的小宝贝,对一个已婚男人的吸引。影片当然有权展示着这种特殊的病例,但电影制作人员至少要保持着叙述的清醒与指向意义的明确。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编导整个把自己降低到疯疯癫癫的水平,讲述了一个模糊不清、也许只能对神经病医学有着案例意义的杂乱呓语。说它是爱情片,里边却没有任何触及人们心灵的纯真情调;说它是精神分析片,其空洞的台词又不提供任何的信息量;说它是鬼片,除了有几个滑稽的吓人镜头外,又没有什么恐怖片的基本质量。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手机》那类故事,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不安于一潭死水的家庭生活,在外面泡妞寻找刺激,这的确体现了小资生活中那种奢侈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奠定了整个电影故事虚伪的基调。接下来,刘志与小宝贝展开了一段挑战现实规则、逾越人伦常理的富有刺激的爱情。从某种程度上讲,导演始终把性作为一种挑战世俗与常规的工具,从没有立足于温情与真情的立场,表现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我们的某些电影始终有一种潜在的能量,把人性的美好与善良遮蔽起来,而不遗余力地表现爱情的疯狂、另类与伤害。
影片极其模糊地揭示出宝贝疯疯癫癫的历史基础与现实刺激。从历史上看,童年时代拆迁时遇到的那种惊悸埋下了她神经质的祸根;从现实看,在海滩上赏月做爱时遭受警察的惊吓加重了她的病情。影片在表现她病例一般的神经质发作的时候,内涵却空空荡荡,编导者究竟想从这种疯癫中表现出怎样的高深意义呢?结合以前放映的《绿茶》,导演模棱两可的解读,让人感到我们在实事求是地进行电影创作方面没有多大起色,却在故弄玄虚方面喜欢玩命地赌上一把。而这种稀里糊涂的电影竟然在周迅的电影生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周迅在《苏州河》中扮演的莫明其妙的女孩,在《那时花开》中扮演的同样死于爱情疯癫的女大学生。妄图以玄奥引起世界电影的关注,正是某些中国电影缺乏诚意的典型性症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