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玉观音》的平淡,我开始怀疑许鞍华。于是找了2002年底在台湾金马奖上大出风头的《男人四十》来看。《男人四十》的题材不新鲜,《一声叹息》里有,《手机》里也有。区别只在于,为人师表的张学友更克制些,出轨前费的周折更大些。
林嘉欣扮演的学生妹如果不是天才型的心理专家,一定是人世间打过滚的铜豌豆,她以十几岁的年龄,每一次都准确看穿中年教师张学友的心思,一句话噎得他半天喘不上气来。她的话总是横着出来,不管是对朝夕相处的语文老师,还是年高但不德劭的校长,那股直切要害的穿透力,让人不敢正视又难以忽视。比如,对国学一肚子虔诚的张学友,不得不讲些笑话来引起学生对艰涩功课的兴趣。还是这个张学友,骨子里最讲究师道尊严,但为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他不得不与他们哥们相称。林嘉欣一眼看破老师的把戏:你知不知道你在课堂上的表演非常的拙劣?林嘉欣去年拿了金像金马两个最佳女配角,她提供了一个心有七窍媚惑无穷的新新女生形象,成为华语电影的新扎经典。这告诉我们,世界已经改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已经改变,青年人永远是一条叛逆的河流,而她代表着现时的水位和流速。
其实张学友梅艳芳演得也不错。不过艺术就是这样,新进的势力和新创的元素总是更为观众喜欢,清醒公正的评委也是一样。如果说林嘉欣给了这个女生呼吸和灵动,那岸西和许鞍华给她的是灵魂和血肉。真不敢相信,《玉观音》和《男人四十》出自同一导演之手。前者大而化之,后者细腻精美。
关于《玉观音》,许鞍华老师早就说了,这是我个人的一种解读。这部电影借用了海岩小说的基本架构和人物关系,细节和台词几乎全盘自创。看得出来,岸西和许鞍华改得很辛苦。海岩的东西,是一种文火慢炖逐步升温的适合电视剧的节奏,如果不进行情节的简化,以电影的篇幅来表现就只能是流水账了。岸西在台词上加了不少小花活,结局也与原作不同,让安心中枪而亡,情债血还。这给全片增加了宿命难逃的悲剧气息,又让用情不专的安心归于美好,一死堵上悠悠众口。可这些修补难改整体的败局。据说,金庸海岩的改编有个不成文的定律,只要按着原著选角走戏的基本上就能成功,而自动刀斧或者另类选角的,甭管你编剧导演多大的腕儿,准得掰折。从业已尘埃落定的票房和口碑看,许鞍华和岸西这次没能冲决这个乌鸦的预言。
好在有《男人四十》,台词的设计,情节的演进,音乐的帮腔,演员的收放,都代表了华语情感电影的最高水准。西谚云,鹰有时飞得跟鸡一样低,但鸡永远不可能飞得像鹰一样高。因为《男人四十》,我原谅《玉观音》。(编辑:小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