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娱乐 > 影视 > 人物追踪
“教父”马龙-白兰度:不羁王者终返灵魂家园
2004-07-09 11:01:03  中国《新闻周刊》

  这个好莱坞最孤独的老者,终于从肉体上永别了此间浮华的尘世,也许这个告别早已在他的意料之内,甚至未免有些姗姗来迟。

  马龙-白兰度走了。1972年,他作为黑手党“教父”维多-科莱昂,已经平静地死在了自家的菜园里;1973年,他身为一名破落潦倒的无名男子,在一曲《巴黎的最后探戈》声中,再度毙命于与他性爱纠缠的法国女人枪下;1979年,他更以丛林王者般的疯狂与骄傲,自甘葬身在《现代启示录》熊熊燃烧的越战火海里。足足又过了25载,这个好莱坞最孤独的老者,在他80岁的年纪,才终于从肉体上永别了此间浮华的尘世——或许这个告别早已在他的意料之内,甚至未免有些姗姗来迟。

  电影界的异教徒 桀骜而孤独的巨星

  马龙-白兰度属于20世纪中叶那片恢弘灿烂的电影星空,并耀于格里高利-派克、柯克-道格拉斯、费雯丽等一众溢彩流光的经典巨星。但他的星座却桀骜不驯地自成一隅,不肯与好莱坞的群芳同列。

  这个曾经在青年时代以他英俊的面庞和孔武的身姿倾倒众生的硬派小生,没在偶像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便转身逆行在纸醉金迷的日落大道上,如一头流落于市井街头的雄狮,虽然终归成就了自身的艺术理想,但也不断地煎熬着肉体与灵魂的脂膏,直到胸中的火焰如黑洞般吞噬了生命的灵息,暮年的马龙-白兰度才如莎翁笔下的李尔王一样,在众叛亲离的挽歌中,潦倒而倔强地走向不知是天堂抑或地狱的另一个沙场。

  他去世之后,《纽约时报》称其为“电影界的异教徒,这位极具叛逆色彩的巨星用他的演艺才华照亮了整整一个时代,甚至永远地改变了电影表演艺术的风格。”与众多随着时光流逝而星光散灭的前辈演员不同,马龙-白兰度虽然久已沉寂于当世影坛,但他所塑造的诸多银幕形象却依然和我们的时代保持着心灵的同步;他所倡导的“方法派”表演哲学——从内心深处成为角色本身——彻底摆脱了电影表演的戏剧化倾向,为美国电影从经典至现代风格的艺术转型铺垫了基石;而他所遭逢的种种人生悲剧,也从道德与命运的交叉点上不时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末梢,诚然如一部真人版的“现代启示录”。

  《教父》:马龙-白兰度留在电影史上永远的定妆照

  无论在《欲望号街车》(1951年)或《码头风云》(1954年)里,青年时代的马龙-白兰度曾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但他留存于这光影史册上的定妆照,还是那位老态渐露、心事重重的纽约黑手党“教父”维多-科莱昂。在经历过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肆虐、黑人民权运动亢进、空前惨烈的越南战争以及他本人长达18年的生活与创作低谷之后,韶华不再、中年发福的马龙-白兰度倾尽他压抑多年的艺术才华,塑造出一位血肉丰盈、内心复杂的黑社会“大佬”,并将他对美国社会的深刻批判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对《教父》(1972)的精心演绎里。

  “我根本不认为这是一部描写黑手党的电影。”马龙-白兰度曾经尖锐地指出,“《教父》表现的是美国的企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黑手党是我们所有资本家最好的实例。”虽然作为犯罪集团的黑手党在美国社会演进中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所奉行的阴谋暴力和冷酷无情的行为准则却从未在美国经济、政治领域里真正根除。曾经轰动世界的“安然案”便是美国大企业与资本家“黑手党”化的一桩惊天丑闻,而当代美国政界的“家族”体制与暴力准则也被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在影片《华氏911》中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马龙-白兰度在30多年前所点明的真理到今天依然能刺痛整个社会的良心。

  老“教父”维多-科莱昂在影片《教父》的末尾宁静地辞世,他的后人则继续操持这宗沾满鲜血的家族生意。而这部电影(连同其续集)在美国电影表演艺术史上同样具有传宗接代的意义:马龙-白兰度(饰演“教父”维多-科莱昂)、艾尔-帕西诺(饰演二代“教父”迈克尔-科莱昂)和罗伯特-德-尼罗(在续集中饰演青年时代的“教父”维多-科莱昂)联袂塑造的三位黑手党魁首形象,不单使两集《教父》总共摘取了九项奥斯卡大奖,更将一种坚韧内敛,张扬着阳刚气概的表演风格辗转延续至今。

  在《教父》中饰演长子迈克尔的艾尔-帕西诺承袭了马龙-白兰度愤世嫉俗的艺术秉性,无论是《女人香》中玩世不恭而又热爱生命的盲人上校,还是《魔鬼辩护人》里誓要颠覆人类价值观念的撒旦律师,都浸透着马龙-白兰度式的张狂不羁;而深得其艺术真传的罗伯特-德-尼罗更是在其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牢牢占据着“江湖第一大佬”的头把交椅,凭着《美国往事》、《好家伙》、《赌场风云》、《老大靠边站》等一批“黑帮片”力作,被视为马龙-白兰度在艺术上青出于蓝的接班人与接力者。

  《巴黎最后的探戈》:偶然之作成为其人生最真实的镜像

  令马龙-白兰度名垂影史的另一部电影却非好莱坞制造,而是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特鲁齐执导的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年)。这部探讨现代社会人性孤独与绝望的欧洲艺术电影,虽然只是马龙-白兰度一次偶然的创作尝试,但却深刻地触及了那个时代的灵魂创痛:革命理想的破灭、性爱的苦闷绝望与人生的虚无渺茫。马龙-白兰度在这部影片中尽情地宣泄着心灵的秘密:“我父亲是个酒鬼,整体在酒吧喝酒、嫖妓、打架。我妈很浪漫,也是个酒鬼,我记得她一丝不挂被警察带走的样子。我的童年没有一点好的记忆……”

  这部压抑得令人烦躁不安的电影似乎正预兆着马龙-白兰度悲苦不堪的后半生。他的生命与电影如此神秘地互为镜像:儿子克里斯汀如《教父》中的迈克尔一样杀害了妹妹的男友,却无法像个真正的黑手党人那样逃脱法律的惩罚;在《巴黎最后的探戈》里,马龙倒在情妇的枪口下,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至少有六名女子因他而自杀。

  马龙-白兰度的最后10年沦陷在巨额债务与对非婚子女的甄别指认里,曾经为导演贝特鲁齐所倾倒的那份“盛气凌人的霸气”也在暮年的蹉跎中悄然消泯。

  或许在他孤独的记忆里,马龙-白兰度所期待的死亡并非如此平淡寂寞,他曾在科波拉执导的《现代启示录》中扮演过一名美国军官柯兹上校,因为洞见了越战的疯狂与残酷,转身投入柬埔寨丛林,成为当地原始部落敬畏的王者。当柯兹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借手另一位美军战士威拉德,用砍刀了断了自己的生命:“所有人都等着我去解除他的痛苦,”威拉德在砍杀柯兹上校——也就是马龙-白兰度时曾喃喃自语,“他盼望着像勇士般地死去,决不做逃兵。”而在莽莽的丛林里,一场庄严的牺牲仪式也在隆隆的鼓声中怆然举行。

  当马龙-白兰度弥留之际,或许那隆隆的木鼓声又一次从远方的丛林里传来,召唤这位不羁的王者返回他灵魂的家园。文/朱靖江 

 

[ 短信推荐 ]     [ 推荐朋友 ]  
新 闻 查 询

最隐晦的丰胸广告


最坦诚的是上班时间


黄昏


天使的翅膀

律师证实白兰度已下葬 遗瞩将交由法院审核公证
白兰度家人严格遵照遗愿办事 不举办葬礼(多图)
希腊女星对白兰度一往情深 披露其地下情史(图)
马龙-白兰度:永不流逝的经典(多图)
葛优忆与白兰度一面之缘:《大腕》与他失之交臂
白兰度身后不安宁 私生女现身为遗产争执(多图)
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逝世 人生悲惨落幕(多图)
“教父”为肥所累 马龙白兰度减肥险些丧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