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美国歌手诺拉·琼斯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她的个人演唱会。出道三年、年仅23岁、两张唱片分别在两届格莱美上席卷10项个人大奖,共有近5000万张的销量……这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又是正当红的欧美大牌艺人到访,北京似乎没有出现应有的热烈反响。记者采访了主办方之一太合传媒负责人宋柯,他对诺拉·琼斯之行所折射出的关乎消费心理、音乐市场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记者:目前北京和上海两站的销售情况如何,差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宋柯:北京八成以上,上海开票一周票就卖光。我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北京在精神产品消费上的确不像上海那么简单和直接,后者只要符合我的审美标准就一定去看,像诺拉·琼斯这种级别的就更不用说什么了;北京消费人群就没有那么确定,可能大家要相互“忽悠”着、非要炒出个什么门道才去看。
诺拉·琼斯
记者:你认为北京消费人群主要冲什么去买票的,音乐本身还是名气多一些?
宋柯:首先这部分消费人群我认为主要是在白领、中产阶级层面,欣赏水平和要求有他们的特性,比如平常听音乐,在港台部分可能就是刘若英、王菲、莫文蔚之类,欧美音乐诺拉·琼斯肯定算在这个标准之内的,她是以爵士为主的跨界音乐,在听觉上符合这个人群的要求;从对信息的关注角度,诺拉·琼斯在格莱美的成绩肯定也在他们的视野范围之内,所以从知名度上诺拉·琼斯也很有号召力。这两方面是促成观众对她有较强购买力的原因。
记者:欧美流行演出项目在国内市场一向水土不服,诺拉·琼斯无论从她的音乐价值、门票价格、本身名气等等方面都堪称一个多年不遇的完美项目了,依旧没有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形,什么原因?
宋柯:她在国内不是大众偶像,消费者主要集中在白领、中产阶级,但这个群体毕竟还不是社会主要力量,所以她不会在面上产生那么大轰动效应。比如刘若英演唱会的震动性肯定不如刘德华吧,但实际上她的票房非常之好。所以诺拉·琼斯我们没有在面上看到热得开了锅的景象,媒体也没有一窝蜂地热炒,因为她受众面是固定的、小的。诺拉·琼斯在美国是大众偶像,她有几千万唱片销量,但在中国她绝不是,可是在她的受众群里依然涌动着很大热情和非看不可的态度。
记者:但同样是美国口味,奥斯卡比格莱美对国内消费影响就要大许多。
宋柯:产品不同。好莱坞主流电影是视觉盛宴,它的视觉冲击力和明星号召力非常强大,即使你不懂英文,可以听配音、看字幕。但是唱片上问题就来了,不懂歌词,它的渗透力到语言理解能力就截止了,但电影却可以渗透到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那里。
记者:为什么美国的大众偶像到国内就变得小众,拉动大众消费和关注没有可行方式吗?像诺拉·琼斯这种有纯粹音乐品质保证的歌手为何也无法实现这种转换?
宋柯:主要是语言障碍。歌词是中国人听歌习惯中很重要的部分,词曲,词曲,中国人历来重视词创作,唐诗宋词,无数大诗人大词人可以流芳百世,大作曲家却少之又少;而欧美音乐词和曲的作用中,我个人认为音乐占的比重更大,如果歌词发生隔阂就会对国内人群接受产生很大影响。
记者:有人对国内流行市场的现状感到担心,认为“老鼠”、“大米”们的大肆流行是一种音乐制作水平和审美品位的严重倒退,相反诺拉·琼斯这种代表纯正音乐品质的歌手却只能掀起小众的热情,包括媒体,比起对绯闻、花边的兴奋度,面对诺拉·琼斯也集体沉默,失去了应有的引导责任。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宋柯:网络歌曲能红,但它并不能代表主流文化的未来走向,它在制作上的粗糙、倒退也不会影响主流的发展。多年前“威猛”来北京时绝大部分的消费群还是外国人,但这次诺拉·琼斯有了这么多非音乐圈、非外国人的观众来看,就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不在乎媒体是不是承认、大众是不是了解和认知所影响的。必须强调的是,我并不认为欧美音乐比我们的高级,在带给人的情感愉悦上大家起的功能是一样的,但在形式上,欧美音乐提供了更多选择。
另外,我觉的国内一些媒体现在过于低级趣味。比如有记者提出要我们提供有关诺拉的八卦内容。我实在想不出他们关心的内容,不是我孤陋寡闻,在美国也很少有媒体去挖掘她的绯闻。她非常低调,影响力纯粹来自音乐。
记者:为什么诺拉·琼斯在美国的环境中,能够具有这种区别于流行偶像、大众明星的独特生存空间呢?
宋柯:我的确很钦佩。太合传媒接手诺拉·琼斯这个项目后,我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华语圈的唱片公司也签了一个像她一样的女孩,能唱能写,嗓子天籁一样,长得也不错,只有18岁,总之天才少女,我们会给她选择什么方向?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绝对不可能做一个爵士歌手、用一种最展示其声音魅力的风格。我们一定是让她去唱时髦的R&B,让她排练点舞蹈,还得适当的制作点绯闻……如果我们要做爵士,一般得是这个歌手岁数比较大啦,需要转转型啦,或者她已经不在意销量、功成名就想玩玩不一样的啦,总之绝不会在歌手一出道时就这么选择。我觉得诺拉·琼斯是欧美唱片公司尊重歌手或者说了解市场的典范。作者:杨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