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号夜里,记者到达长春后,马上赶往高秀敏的位于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深圳街的家里。高秀敏的许多亲朋好友已经闻讯赶到这里。最早到达这里的吉林省歌舞剧院的杨柏森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上万名老百姓为高秀敏送行
挽联
高秀敏的作品片段
高秀敏的丈夫何庆魁
吉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杨柏森:进屋之后一看,那个情形很惨,她的左边放着《乡村四季》的剧本,剧本右边床头柜上放着纸和笔,证明她在去世之前,还在搞剧本的修改工作,或者她自己人物的修改工作。
19号夜里,全国各地的许多演员赶往高秀敏家中,20号早上八点,高秀敏家人在长春市朝阳沟殡仪馆举行了告别仪式,上万名老百姓为其送行。高秀敏的爱人何庆魁在众人的搀扶下来到了殡仪馆。8月8号,何庆魁的儿子在广州因车祸去世,10天后,爱人高秀敏去世,何庆魁经受着巨大的打击。
何庆魁:我真的不知道以后我还能不能写什么了,我真的不知道。
何庆魁和高秀敏的夫妻搭档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早期高秀敏的演出还仅限于田间地头,几次报考专业剧团都没有结果。1982年,抚余县民间艺术团到高秀敏所在的乡镇演出,当时的团长杨柏森遇到了高秀敏。
杨柏森:我带队去那儿演出,那时我是民间艺术团的团长,她得病了去医院打针,正好我也去那个医院打针,见面了,她说,杨团长,我就觉得我演唱的非常好,我非常自信,为什么你们都不要我?
据杨柏森回忆,当时这个喜欢在田间地头演出的姑娘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剧团破例把她吸收了进来。没想到,这个性格泼辣的大嗓门的高秀敏走上正规舞台后,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几次在吉林省的文艺汇演中获奖。尤其是在和创作型的丈夫何庆魁合作后,事业又走入一个高峰。1992年,夫妻俩创作的小品《包袱》在深圳一次全国性评比中,获得了一个金奖和一个银奖。
何庆魁:《包袱》得一等奖,第一次得金奖,奖金就一万;二等奖奖金是给五千。当年就深圳那一次就脱贫了。一等奖得完了,电视台采访她,我在旁边就看着那堆道具,一个口袋里装着,铁锹,二齿钩,菜墩,破烂衣服什么的,那是道具,我蹲在旁边看着,看着记者采访她。那时候那种快感,现在还有感觉呢。第一次看到记者采访她。
记者:高兴吗?
何庆魁:特别享受那种(感觉)。
夫妻俩的创作得到了肯定,以后的事业越走越高。由何庆魁创作,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人演出的小品连续多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舞台。而这时,在喜剧舞台上有所造诣的高秀敏开始希望在其他性格角色上有所突破。
何庆魁:她这个人是个特别特别不认输的人,我(高秀敏)怎么就能光会演喜剧,不会演悲剧呢?就试验着演。比如在《刘老根》的时候,她说这个第二部《刘老根》,丁香和刘老根结婚,入洞房那场戏,满脸是泪,最后用二人转把她唤醒,把刘老根的记忆唤醒。赵本山就说,高秀敏啊,就看你的了。她就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就拿他当我,拿刘老根当我是疯子,我疯了,突然我疯了,我说你就得进戏吗,你心一酸,眼泪就来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做什么,这场戏一气呵成拍下来,导演喊停的时候,周围哭声一片。
有许多人曾经探讨过高秀敏受到欢迎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无外乎是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本质的表演能够引起共鸣。从乡村走出来的高秀敏和许多受到欢迎的艺术家一样,用老百姓的语言去再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从田间地头的表演到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演出舞台,高秀敏始终没有脱离一个老百姓的生活特色。
中国铁路文工团的马诗红:年纪不大,但是她处事的感觉和那种成熟啊就象一个母亲,对晚辈非常疼爱。
杨柏森:她有很多很多事情一笑了之,她那一哈哈,她那一乐,可能给全国人民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能和她自己的个性有关。
哈尔滨话剧院的余莉红:我认为我接触的高秀敏老师,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是说到做到,大大方方,雷厉风行的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