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超级女声》的落幕,“草根文化”、“庶民胜利”的词汇已然跳进人们的视野。《超级女声》已经悄悄地成为了一个影响社会的文化个案。它成功的最大因素即是迎合了老百姓“感同身受”的心理,而这些被老百姓一手捧红的“超女”更是作为中国“草根阶层”的代表人物,成为了庶民中的英雄。
昨晚,闹腾了半年的娱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终于落下帷幕,当老百姓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时,还有一些人已经开始思索这个“2005年的大事件”了。如果单纯从娱乐的角度来研究《超级女声》为什么这么火?很难得出一个完整的、足以说服人的结论。虽然中国的娱乐节目很多,但大都只是娱乐了自己与少部分观众,而像《超级女声》这样达到“全民总动员”的程度,在最近几年是极为罕见的。
伴随着《超级女声》的落幕,“草根文化”、“庶民胜利”的词汇已然跳进人们的视野。《超级女声》已经悄悄地成为了一个影响社会的文化个案。它成功的最大因素即是迎合了老百姓“感同身受”的心理,而这些被老百姓一手捧红的“超女”更是作为中国“草根阶层”的代表人物,成为了庶民中的英雄。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文化界教育界的专业人士。虽然针对《超级女声》这个娱乐节目而言,他们有的表示赞赏,有的直斥肤浅。但谈到《超级女声》之所以成为焦点的原因,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百姓对“草根文化”的认同和追捧是直接捧红《超级女声》的最大原因。
赵本夫:“草根的胜利”需要真才实学
虽然刚刚从遥远的大西北采风回来,对《超级女声》还不是很熟悉。但是著名作家、电影《天下无贼》原作者、电视剧《青花》及《走出蓝水河》编剧赵本夫被超女引发的狂潮惊呆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笑言这正好应了一句古诗“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作为一名作家,赵本夫更多的向记者谈到了他对《超级女声》这样的平民化选秀活动的文化思考。
赵本夫表示:“《超级女声》这类平民化选秀节目,让许多孩子看到了机会,看到了希望。但是对于这种机会,并不能抱以太大的期望,毕竟,通过这条途径走出来的人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他形容道,就像买彩票,中奖的人微乎其微,大多数人还是空手而回。“总之,我个人对这种快餐式的成名之路不敏感。”
赵本夫认为:“超女们的一夜成名,的确让‘草根阶层’看到了希望,《超级女声》的火爆,也恰恰是‘草根阶层’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别人身上去实现的一种慰藉,但是如果现在就用‘草根文化的胜利’来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也容易对青少年造成误导。”他表示,真正的成功需要真才实学,如果自己肚子里没有东西,有再好的机会也不会上路,如果具备真才实学,即使是“草根”,也能去成就丰功伟绩。
李镇西:“草根文化”代表大众
作为全国十佳教师,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校长李镇西一直以来都在关心青少年发展问题。对于《超级女声》这一节目,他表示,自己是从头看到了尾,每个星期都会乖乖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然后进行思考。
李镇西首先充分地肯定了《超级女声》的积极性,“有许多文化人,老是喜欢站在贵族的立场去看问题,认为凡是市井的东西都很肤浅。其实往往‘草根’代表的才是最基层、最大众的部分。就连艺术,也应该分为雅和俗,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最开始不也是作为市井说书者的茶余饭后之乐吗?最后,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超级女声》本身体现的是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过去,我们的选拔制度是由少数人在操纵,比如电视台推荐。而《超级女声》是从起点开始,面向全社会招集选手。我想,如果没有这个赛事,这些人能有机会展示自己吗?”李镇西同时指出,这种为“草根”阶层提供机会的方式,不仅应该在文艺界大力提倡,各行各业都应该推崇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式,让平民的孩子也能自己去发现自己,充分肯定自己。实习记者舒媛
《超级女声》“超”在哪里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似乎火得不明不白,令许多文艺界人士不服气。然而,为什么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会如此火爆,一些自视正统的文艺节目却“有心栽花花不发”?这的确值得认真思考。
仔细研究《超级女声》的成功之处,无非是做到了真实、互动。举个例子,《超级女声》短信投票之后,节目还会回复,虽然收费10倍于平常的手机短信,但由于有了主办者与参与者的互动,众多参与者也觉得能够接受。在网络时代,“互动”无疑是观众对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正当诉求。
种种关于《超级女声》“黑幕”的传说,证明观众在饱受歌手“假唱”、排行榜作假、文艺晚会录播的种种蒙骗之后,对当下娱乐评比的真实性不免存疑。但对于《超级女声》节目的“互动”性,人们大抵都是满意的,交口称赞的。这就是人气所在!
其实,剥开其外表,似乎正在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的《超级女声》,不过是一场由电视、短信、网络合力,加上传统媒体炒作而形成的商业事件,虽然会因为契合了网络时代大众对文化娱乐“真实、互动”的渴求而红极一时,但终归只是一种商业活动而已,艺术性有多少并不见得在商家追求之列。
《超级女声》之“超”,并不在于几个“女声”,而在于节目运作方式的“滚雪球”效应,在于它所制造的巨大商机。平常的手机短信收费1角,而《超级女声》的参与者每发一条短信要交费1元。节目回复后转发来若干垃圾短信,也是每条收费1元。据统计,仅支持李宇春一人的短信就有两百万条。各地被“超女”们弄得如痴如醉的少男少女们光花在短信上的费用有多少,不难想象,精力上的耗费更无须赘言。
为几个“超女”和电视台的商业节目忘乎所以不足取,但传统的主流文艺节目确实应当从这档节目火爆一时的现象中吸取经验教训。《超级女声》之长,正是国内传统主流文艺之短。在中国,许多文化艺术产品的生成,往往将人民大众、普通观众排除在外。在文化界采访,记者常常听到创作者侃侃而谈,要“提升”观众水准,要“普及”经典、高雅艺术,却很少听闻让观众参与其中,和观众互动。难怪我们的许多演出、影视作品,往往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生产出来,却被观众所冷落。
文艺对普通观众需求的忽视是危险的。本来娱乐有娱乐的地界,文艺有文艺的地盘,前者制造文化快餐,后者孕育精神食粮。但如果主流文艺不能和观众“互动”起来,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精神需求,就只能看着快餐文化大行其道。
李镇西:“拿来主义”的成功
也许《超级女声》的选拔方式在国内算是一种创新,但其实它是借鉴了美国的电视节目《美国偶像》中的大量节目元素,以国外的选秀节目为参照,再本土化运作而成的。《超级女声》在国内迅速走红,是一次“拿来主义”的胜利。
“拿来主义”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荣获“全国十佳教师”称号的李镇西认为,“拿来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恰恰是一种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将国外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首先,你就必须去鉴别这个东西是否是我们缺乏的,然后将它融进我们自己的生活之中,并将它丰富、发展,最后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果一味地逃避自己的不足,采取闭关自守的态度,那往往是丧失自信心的表现。”李镇西还提到,中国从国外拿来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技术与理念,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此,他认为,像《超级女声》这种文化上的拿来是成功的,我们也应该保持宽容的态度,去接受它,丰富它。
“拿来文化”不会动摇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这种在电视文化上的“拿来”,著名编剧赵本夫表示,这应该是阶段性的,“过去的中国比较保守,对国外的很多东西不了解,如果突然出现一个从国外引进的新鲜事物,大家会感到非常好奇。但是,随着我们自身的发展,这种好奇心不会持续得太长久。”赵本夫打了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不断增加,各种好玩刺激的东西让观众耳目一新,但是如果都是很肤浅的东西,就好比突然流行的一种所谓时髦穿着,虽然能激发起女人的一时购买欲望,但它终究不会成为压箱底的精品。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在统领我们文化生活的主流,这些“拿来文化”从根本上不会动摇中国的传统文化。
新节目将取代《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陪伴着电视观众走过了半年的日子,不少人已经将它当作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随着《超级女声》总决赛的落幕,电视观众是否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情绪呢?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电视台编导、一级编剧张鲁昨日表示,《超级女声》的成功,将引发电视界的又一次革新与竞争,“做电视的人,一向都善于瞄准观众的心态。我相信不出多久,就会有不少取而代之的电视节目出现,况且,湖南台的编导们也会趁着这个‘手红打灯笼’的机会,继续燃烧观众的情绪,不仅让他们今天欢喜,也让他们明天欢喜。面对这批已经培养起来的观众群,湖南卫视早已摸准了他们的心态,而电视人的特长,就在于把握观众的动向,制造出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所以,很多人担心的‘后超级女声’现象,不可能出现。”
“这就像是一种互动。”张鲁解释道,在《超级女声》之后,不仅是湖南卫视,许多电视台都会有所动作,他们会抓住这个机遇,制作出一大批他们认为原本属于《超级女声》的观众群所喜欢的节目,而观众也会在这些节目中寻找他们自己喜欢看的节目。至于这个新的看点可能在哪里?张鲁卖了一个关子,“大家回过头去看看《超级女声》,就会知道了。俗话说,一块泥造出一片土壤,湖南卫视投下了这块泥,让电视人看到了这块泥能滋养出如此繁花似锦的一片花园。相信,这块土壤会迅速地扩散,许多电视台会将自己的这块泥投入进来,慢慢栽培。《超级女声》就像是一根导火索,会引起中国电视界的又一次革新与竞争。”实习记者 舒媛
李宇春颠覆不了传统美
从去年《超级女声》中的“乖乖女”走俏,到今年的“中性美”受欢迎,观众对超女喜好的变化,是否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许多喜爱李宇春的粉丝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是李宇春身上那种“颠覆了传统审美观”的中性美气质吸引了他们。不过记者采访到的专家学者并不认同“传统审美观已经更新”的观点,他们一致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只能代表审美文化的愈加丰富,而不是“颠覆中国传统审美观”。
对于不少人提到的审美观念更新一说,李镇西认为并不明显,“这不带有普遍性,就像前五名里面,特别有中性美的只有李宇春一个。现在很多人是看到了李宇春的人气特别旺,才开始提出这个‘审美观念在更新’的说法,但是大家也应该看到,包括张靓颖、何洁等代表中国传统美的女孩,同样大受欢迎。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有这种以偏概全的说法。”
著名编剧赵本夫认为,那么多人喜欢帅气的李宇春只能代表中国的审美文化比过去丰富了,但是并不能以“审美观念更新”或“颠覆传统审美观”来形容这种变化,“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传统意义上的美女,这当中,并不只是中老年人,即使是年轻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也保持着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赵本夫说道:“就像一个小伙子,他也许突然看到一个很男孩子气,很疯的女孩,一时觉得很有新鲜感,但是他肯定不会将这个女孩娶回家当老婆,这就说明,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很难被推翻,产生什么所谓的‘审美颠覆’。但是,对于审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我们也需要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为审美的取向带来了多元化的延伸,我们老一辈的人也不必‘杞人忧天’,去担心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会被颠覆。”实习记者 舒媛
周鸿:“一夜成名”害了青少年
为了参加《超级女声》,成都唱区曾经出现了十万学生逃课报名的“壮举”。而最近又有花季少女为了准备明年的《超级女声》比赛,疯狂减肥,导致患上“神经性厌食症”,最终香消玉殒的痛人消息。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周鸿教授对《超级女声》活动所引发出的诸多教育问题作了深刻的探讨。他认为,青少年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是只有“成名成星”才叫成才。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大规模追逐超女“运动”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周鸿教授首先总结道,盲目追星,强烈的“一夜成名”思想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造成恶劣影响:一、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大规模追星运动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尤其是以青少年为主力军的追星族本身也抱有极强的追求名利的思想,这种功利主义色彩,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二、单纯的追星炒作,会将青少年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如何成名的问题上去,而忽略了对于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的积累。这种单纯的价值诱导,会让青少年只顾自己成名,而忽略了对社会民族希望所担负起的责任。三、从心理上,会让青少年产生一种过分焦灼的状态,集中在某一件事上,沉湎于一种追求。四、最近听闻一些青少年为了成名成星,不惜摧残自己的身体,完全违背了教育的积极意义,因此,这种带有极强商业性炒作的作秀类节目,在教育界中不利于提倡。
周鸿教授在分析了由《超级女声》所引发出的几个教育问题后,还对包括社会、教育者、家长、娱乐节目策划者、青少年本人提出了建议: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的分工多种多样,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的成才。并不是只有单纯的“成名成星”才叫成才,青少年应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二、青少年在追星或成星的过程中,要保持身心方面的健康。三、希望策划此类娱乐节目的同志,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不要利用市场运作,来达到商业性的炒作目的。实习记者 舒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