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杜甫》轰动兰州 张波 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当这样沉郁顿挫的诗句响起时,一些观众的眼眶湿润了,舞台上,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杜甫”回首望去,只见一轮明月正在缓缓升起,他终于明白,自己终生追寻的理想之月,其实就隐藏在百姓中间,诗人笔下,就该对准世上疮痍、民生疾苦。正如著名作家陈忠实当初观后所言,《杜甫》让我们深思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真正的作家。
秦腔节《杜甫》众望所归“打头阵”
时下正在兰州举行的西北五省区秦腔节,是由已连办两届的中国秦腔节改名而来,是西北秦腔界的最高盛事,也是西北秦腔观众的一次大型“会餐”,陕甘宁青四省、自治区都打出了各自“王牌”,水平之高、竞争之烈,可以想见。而作为西北最大最强的秦腔院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经精心遴选,派出了200人的精兵强将,分3批开进兰州,带去了《杜甫》、《雀台歌女》两台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和王新仓的一台折子戏专场,给秋风吹送的黄河岸边的这座城市送去了浓浓的秦声秦韵。而作为本届秦腔节开场剧目的《杜甫》,众望所归,果然一炮而红,轰动兰州,当地观众大为陶醉和折服。
《杜甫》由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演出,演出中掌声不断,而演出结束后,剧场沸腾了,演员们数次谢幕,观众仍站着不走,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兰州日报》27日头条也以《“陕老大”演活“诗圣”》进行了报道。对此,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表示:“‘陕老大’是兰州观众对我们的过誉,但这多少反映了我们得到的认可,我们是欣慰的。”杜甫由名小生李东桥出演,李东桥当年随《千古一帝》而声名鹊起,而由阳刚气十足的俊美小生“摇身一变”为历尽沧桑的诗人,则绝非挂上一幅道具胡子就行,《杜甫》再度“激活”了李东桥的创作激情,使这位陕西最早摘获梅花奖的戏曲演员,再度挺立潮头。
舞台下观者感慨不已掌声雷动
《杜甫》中,随着舞台背景、人物表演的不断变换,杜甫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这位当初喊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人,从意气风发到失意落魄,从颠沛流离到困顿游宦,直至最终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千古诗圣。当那位以死相劝的娇娘随着滚滚江涛而去,杜甫彻底醒悟了,决意终生为百姓歌哭。而他的胡须,也由飘飘几绺,到蓬蓬勃勃,直到最后的白须苍苍,画外音响起,李东桥脚步踉跄走来,全场掌声雷动。《杜甫》带给观众深深的感慨与思考。
秦腔迷在兰州可谓比比皆是,黄河岸边竖立着一块块“千古秦声”展板,上面记载着秦腔的发展流变,一个个陕西秦腔名家的名字映入眼帘,人们能够感到,陕西人对秦腔的发展功不可没。27日中午,王新仓的折子戏专场也得到了观众好评,王新仓是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副团长,他的《悔路》、《逼侄赴科》、《拷寇》等3个折子戏,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报特派兰州记者 王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