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
春节联欢晚会举办至今,肉眼可辨的变化不多。分析下来只有这么几条:
1.会场式排排坐改为了茶座式。
2.会场增加了多个舞台以方便调度。
3.增加了大量机位以拍摄更多现场镜头。
4.在热线基础上增设了短信平台。5.增设了领掌员和欢呼手。
每年春晚导
演都要竞争上岗,都要实现“突破”。但是这几年看下来,所谓“突破”给人的感觉是刺绣,每下一针都是突破,但整体还是在绣框确定的那个平面上。我想,春晚作为“新民俗”,可能需要在“民俗”二字上多下工夫。以目前的形式而论,改来改去,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在中国农村,春节民俗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杀年猪做年夜饭。一年到头,全指着它变成火腿、香肠、爆肚、红烧肉、糖醋里脊……这么看起来,好像怎么做这顿饭是最重要的。但是,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年夜饭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今天,并非是因为它能让大家打牙祭,而是因为做这顿饭这一过程本身。
成为观众们享受的大菜的命运既定,那么看它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那就是看见美好半斤八两地走近自己。这一过程要持续很长时间,等待是艰难的,所以果实也就是极为甜美。你参与了整个过程,你是春节的美好时日的创造者。因此,自己做的要比买来的好吃得多。
春晚就是全国人民的年夜饭,怎么能够想像这是集市上买来的蒸碗?已经早就被人做成现成的菜端上来了?民俗的特点就是要参与,从写春联到贴窗花,从插瓶梅到赶庙会。在资讯和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春晚要想真正获得大众的喜爱,形式上就得从根子上改。
什么人、什么节目上春晚,应该从半年前就开始做准备。根据类型举办各种全国春晚选拔赛,全程直播,观众投票选择。半年过后,观众最喜欢的演员和节目都已经选定,而观众对于演员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这就是晚会成功的基础。春节和中秋是中国人最私密的节日,在春节里非至亲不能分享同在一炕(北方)一桌(南方)的待遇。所以,这边吃着饭,那边屏幕上出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非常重要。这才是过节,中国人虽然热情好客,但是春节,我们不爱陌生人。
更重要的是,屏幕上的这些演员和节目,是“我亲自挑选的”。过年唱个堂会,怎么可以想像戏子和剧目居然是别人挑的?我春节就想见一眼葛优,只要他来,不管是说句话还是拿个大顶,只要他来就好了。他来了,我就叫好,我就高兴,这台晚会我就觉得成功了。不用别人带头欢呼,我在家自己都起立鼓掌。我春节就想看看张靓颖,大半年了,追着看她唱歌。从陌生到熟悉,看她从籍籍无名到星光灿烂。我当然想再看看她,听她高歌一曲。不劳主持人介绍推荐新人,我熟,我边听边用老白干灌自己,看我自己选出来的歌手唱我想听的歌。当年《渴望》剧组上春晚就是这个道理,收视率决定了他们必须来,老百姓就想在大年夜看看刘妈妈。我们观众一年到头贡献收视率,大年夜总该收视率伺候我们一把了吧?
没有哪家吃自己养的年猪做出来的年夜饭会不高兴,所以如此办春晚,才是真的欢乐,真的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