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将取消一切商业性演出,所有歌星将完全义务演出……‘同一首歌’再按老路子走下去,非得完蛋不可。”就凭这一句话,孟欣成了我2006年见过的最有风度的女人之一。孟老师的昨天,一定过得很快乐。
“同一首歌”最爱走的老路,就是走进校园。据说有的高校百年校庆请“同一首
歌”竟然花了200万。尽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升学率,又将明星效应推广到了教育领域,可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学生的虚荣和追星心理,话又说回来,这些钱得培养出多少国家栋梁啊!
我总是执著地认为是山路太崎岖,九曲十八个弯,才阻断了“同一首歌”挺进贫困山区的脚步。就连辽宁铁岭,也是在成为“大城市”之后,才被垂青的。其实,能不能走进去,是一个问题,可想不想走进去,却是一个前提。张柏芝连东南亚海啸难民营都敢去,“同一首歌”难道就没有点“万众一心抗贫穷,迎难而上求演唱”的奉献精神吗?
说到影响,观众最关心的就是在孟欣慷慨之后,那些不发“工资”的明星还会不会出场。连孟欣自己都说,做善事也得吃饭啊。没有新算盘,怎么创品牌?
下一步学“超女”、走出国门都可以,观众也都会支持,可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谦虚使人进步,空想使人退步。不要以为观众都是头脑简单,以为你还会大变活人,喊谁谁就能出来,而且像古巨基那样的,来10次唱10次《好想好想》,奶茶的《一辈子的孤单》唱来唱去,说她不孤单,谁信呢!
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关键在于不能胡来。考虑栏目的死活,就得先清楚它在观众心中是死是活。本报记者 曹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