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看了后十集左右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乔致庸等里面的各个演员演的都不错,拍的也可以,但是最后的大结局太弱了,没有我想象的好,最后一集可以说是失败的一集、失落的一集、失望的一集——
在大结局开始的片头我就在琢磨,如果是我,我如何处理最后一集——在汇通天下后,每股利息一万七千两那
场戏,潘掌柜向乔东家汇报,引起乔致庸的郁闷:各地汇给朝廷的银子都当了庚子赔款了,乔致庸虽然难过但并没有对此表示愤懑,也没提出什么强国之道,潘掌柜等人也匆匆离开,我觉得乔致庸至少应该置疑,应该为国家的兴衰哪么提出一个疑问,但是没有。
估计在前几集里肯定表达了乔家是如何兴盛的,但最后却没有表达乔家是如何衰败的,或者乔致庸的离世给大德兴带来了什么后果、影响,哪么片尾出个字幕将后续的事情告知观众。
此外,马伊俐、蒋勤勤的老年演的实在太糟糕了,让我觉得有些搞笑,最后一集的蒋勤勤一出场就让人感到化妆和表演都实在太差,马伊俐同样,在二奶奶去世后她来看乔致庸那场戏,马伊俐从院里来到走廊上一晃一晃的让我感觉怎么跟小混混似的、而不是老太太,那身板儿、姿势不对啊。
老年乔致庸的化妆也差劲,最后一集他自语说已经89岁了,可脸上一个老年斑都没有,太不可思议了,如果不是他自语,我一直以为这会儿的乔致庸也就60岁左右。
蒋勤勤为乔致庸送饭摔倒致死,旁人呼唤“二奶奶不行了”,其实应该叫“太奶奶”,至少也要叫“二老太太”,怎么还叫“二奶奶”呢?如果八十多岁的还叫“二奶奶”,那她六十多岁的儿子儿媳、四十多岁的孙子孙媳该如何称呼?
其实这都是小事,丝毫不掩盖这个片子的优质,但乔致庸的最后结局却是令人大大失望,我觉得这样一部大戏,如果让我设计结尾应该是这样——
乔致庸自知已无多日,且多年未离开祁县,在潘掌柜邀请下,到京城(或其它几个大城市)看看他一生创下的事业,沿路不断有人夸奖他、给他下跪、给他送上礼物,他疑惑的问,人家答道,当年是乔致庸帮过他们,现在发达了,要报恩。乔致庸到了京城更是轰动,他所到之处几乎所有人都给他下跪、对他感恩,他被震惊了,他扶起一个老人问为什么要全家下跪,老人说,当年乔致庸开的粥场救了她们全家的命,一直无以报答。
乔家的商铺、产业从业者数万,家属数十万都对乔致庸感恩戴德,他这时才感到他一生并没有象他想象的只做了几件事、也并不是他自语的那样,没有成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实际上他做了最伟大的事情,他在地窖里唾骂的银子并非没有意义——
乔致庸汇通天下的梦想成就了大清国从封建社会象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渡,更是促进了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他的一生应该铭刻在中国商业史的里程碑上——
乔致庸望着他开创的汇通天下的票号帝国迎风招展的大旗,如释重负,含笑九泉……摇臂镜头升起,广角大全景,街巷商铺一篇繁荣昌盛,片尾字幕滚动叠出大德兴票号历年的营业额、利税、分号、从业人数……全剧终。
我觉得这样的结尾才能让人感到踏实,毕竟乔致庸创建了一个商业帝国,如果不是改朝换代的影响,谁能保证大德兴不是如今世界500强之首呢!
央视也实在没有市场意识,如果在大结局后,马上做一个《乔家大院》观众、演职员、评论家的直播访谈节目,让余味未消的观众继续对电视剧发表意见、发短信提问,估计收视率与电视剧是一样的。反正我就一直看着直到换成了什么《新丝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