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求恩与中国战士在一起
|
|
救治病童
值得爱与尊敬的白求恩
|
|
导演杨阳 |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是毛主席对白求恩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死扶伤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评价。
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诺尔曼·白求恩》真实地再现了这位伟大战士的生平,掀起了怀念白求恩精神的热潮,这也是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揭示白求恩49年的人生历程。
本片导演杨阳曾执导过《牵手》、《记忆的证明》,昨日,杨导向本报记者讲述了拍摄《白求恩》的始末。
白求恩其实很反叛
华商晨报:当初是怎么样接拍这部戏的?
杨阳:就是一种直觉,白求恩为中国人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拍这种题材不像拍言情剧我有可能还要想一想,我觉得就是一种直觉让我选择了这部戏,没什么道理可言。
华商晨报:您是怎样理解白求恩这个历史人物的?
杨阳: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白求恩是非常概念化的形象,我就是要把他还原成具体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有博爱精神,非常反叛的人。对待病人很有爱心,对没有良心、没有道德的人厌恶,对劳动阶层抱有同情心,而且他很有艺术气质,也十分率真,我就是想表现他让人觉得亲近的一面,也希望给大家带来思考的内容。
6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天也不应该忘记白求恩。以前都是把白求恩看成英雄让大家学习,但是拍这部戏时我对白求恩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他不仅仅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去爱,去追随他。
华商晨报:这次与很多外国演员沟通,有没有拍摄障碍?
杨阳:和外籍演员的沟通没有问题,我们的合作很愉快,因为我们经费有限,加方演员和当地群众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对他们的表演也很满意,他们表现出了我想要的东西。
华商晨报:哪场戏最让您感动?杨阳:最打动我的就是白求恩的人生结尾。白求恩在写完把自己的东西送给谁的遗嘱后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更让我觉得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丰富的人,并具有可以和今天的人交流的灵魂。拍这部戏对我来说就是一次精神的呼唤。
希望能让大家思考
华商晨报:您觉得白求恩对当今时代有什么作用?
杨阳:看到白求恩,今天的一些龌龊的现象显得那么渺小。他直面人生问题的态度是我们做不到的,而且现在一些现象确实是自然存在,比如穷人看不起病。还有白求恩对财富的看法,他主动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还主动放弃了毛主席给他的100元津贴,这些都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华商晨报:您想通过这部片子告诉观众什么?
杨阳:我想让大家都去看一看《白求恩》,通过白求恩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白求恩精神不应该停留在60多年前,而是一直影响着我们,一直陪伴着我们。
华商晨报:您之前也拍过反映抗战题材的《记忆的证明》,这次又拍摄的《白求恩》,为什么总会选择这类严肃题材的历史剧呢?
杨阳:我觉得今天已经够娱乐了,应该多些严肃话题,我们不能永远娱乐,需要花时间思考我们的问题。现在存在的玩忽职守、医疗事故,还有那些奸商,今天的人们也应该具有白求恩的战斗精神,不应该用娱乐麻木自己,而无视社会矛盾。以后我还会选择这样的题材来拍,我这么多年的创作,就是想对观众负责,我希望自己传递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愉悦,还能够让大家在精神上有收获。实习记者 王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