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地妖娆
大概是年代有所改变,我们不再习惯所谓的“欣赏”,只知道装酷与发泄。自以为反其道而行之便是一种良性的颠覆,比如从种种传统的地方入手,剥皮抽筋,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于是,大家都开始无聊地跟风,跟着谩骂,跟着质疑,跟着讨伐,跟着讥笑,很可能内里是完全无知或者茫然的,也非要加入
阵营中去,成为愤青式跟风的一分子。
这种病症最明显的状态之一便是痛骂或者抬杠国产大片。《无极》事件无疑是给了群众推翻各类宣传“迷魂阵”、显示草根力量的机会。相信这两天冯小刚应该松了一口气,因为无论如何,在几个国内大导演相继被恶搞和唾骂的时候,他的《夜宴》出台后承受的口水还算不得猛烈,也没有“馒头”的威力那么强大,能让陈凯歌一夜之间从有威望、受尊重的电影人被贬成了一个铜臭满身又心胸狭小的人。然而不明白,我们为何要跟那样的风,一部电影只要宣传攻势一猛,钱又花多了些,便似乎脸上被刺了“讨骂”两个字。似乎《夜宴》所要承受的压力是注定的,谁让全国人民的眼睛都如此“雪亮”呢?甚至有人拼了命从这部剧情片里找出情节上的几大硬伤,哪怕这些所谓的“伤”均是鸡蛋里边挑的骨头。
除了痛骂大片的跟风习性之外,对国内传统文学作品的集体诟病也是相当可笑的。拿《红楼梦》打个比方吧,有人公然指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没那么高,于是乎,一帮原本就和这书没缘分的人开始起哄,估计这些人的骂词远比他们看《红楼梦》书的内容要多很多。当然,有关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的抗议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我承认在这个“超女”多过淑女的时代,重拍这部经典与烧钱无异,然而总有人会抱着“别人动得我动不得?”的心态勇往直前,有张纪中重拍的金庸作品垫底,胡玫是绝对不用太担心结果的。
这样的跟风情况也延续到了学术界,原本号称“学术打假博士”的方舟子质疑哲学家黎鸣用老子的“三生万物”证明“四色定理”这一事件,应该是属于一个人数相对稀少的群体来讨论的,却偏偏一大帮原本不懂“四色定理”为何物的人在那里叫嚣,一齐向黎鸣吐口水,硬生生将一个严肃的数学问题拉进了“娱乐”范畴,这种跟风的可怕也算是到达到了一种境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