茛四个草根在一起研究学问,准确地说是在侃大山,因为他们一直都是“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海叔的BLOG/供图
《孔子Q传》
摘录
孔子(前551-前479),大名“丘”,网名“仲尼”,全球仁爱精神的形象代言人,但史书记载:没有出场费。“据传言”,孔子夏天和冬天一般不工作,因此写一本书只能叫《春秋》。孔子喜欢上网聊天,据说还兼任过www.儒家.com.cn网站的斑竹。
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的编剧说:孔子是纯正的贵族血统!我怕他嘴大忽悠我,于是给司马迁的第82代孙发了个E-mail,他还真回了邮件……
孔子早年丧父,大妈开始对当初敢和她争丈夫的二房和三房实行残酷的“法西斯专政”。孔子无奈随母流浪,家境从此衰落。孔子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我小的时候其实也挺穷的,所以经常做一些低贱的事。”司马迁的第82代孙也证实:“年轻时孔子确实管过仓库、还放牧过牛羊。”……
孔子是中国教育产业史上第一位私营企业家。他的经营策略是上量批发。凡带上一点干肉(“束脩”)的,他都收为学生,估计那个时候他的收入开家熟食店之类的应当不成问题。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赶紧办了张绿卡坐飞机来到了齐国。当时齐国的权力操纵在大夫陈氏手中,齐景公虽然和孔子一见如故、二见倾心、三见烂醉,但他却不敢启用孔子。于是,孔子来了个“好马偏吃回头草”,又回到鲁国重操旧业继续办学,据说学生达到3000人之多。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没想到自己51岁的高龄也玩了把“连升三级”。在这一年,孔子最初被任命为中都宰,又接连升迁为司空、大司寇。孔子上任后不久,就政绩斐然,首先成功破获了一起武力劫持鲁君的齐国间谍案,之后又成功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三地之田。同时,孔子为维护国家权力,还不畏强暴向三桓等强权势力庄严宣告:我要收拾你们!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消息,使齐国人非常害怕。于是,他们通过www.选美.中国网站海选了80个绝色美女送给鲁国老大。没想到鲁国老大是来者不拒,从此荒淫无度不早朝。孔子这个气呀,心里话:我都快为国家累吐血了,你们还敢这样扯犊子!于是,孔子开着大篷车,带着十多个弟子愤然离开鲁国,唱着“到处流浪、到处流浪……”的印度拉兹之歌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卖唱生涯……
发现“乐搞”
封杀不如引导,争论不如立论。事物的判断并非永远是“非此即彼”。而在禁杀恶搞和支持恶搞的夹缝中,我发现了一面火红鲜艳的旗帜———“乐搞”!
何为“乐搞”
“乐搞”就是通过原创性的表达、善意的引用借助,以幽默轻松的方式表达一定社会主题的文化作品。它是中国人现代幽默文化的具体体现。
“乐搞”五大特点
“乐搞”具有原创性强、善意引用、欢乐本质、尊重历史、尊重人权的五大重要特点,这也是“乐搞”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乐搞”的标志
创设欢笑、传递美好、营造和谐,是“乐搞”作品的重要标志。
———“乐搞”始作俑者“海叔”的语录
从《无极》到《夜宴》,网络恶搞来势汹汹,如今,孔子也难逃被“搞”的命运———最近,《孔子Q传》、《草根论语》等几篇博客文章正在网上悄悄流行。据该系列文章的总策划人“海叔”(博客名)李儒奇介绍,该系列文章已报名参加了东北首届网络节大赛。他反复强调,他的这种行为是“乐搞”,而非目前意义上的恶搞,这是让孔子第一次以亲民的形象走下神坛,让孔子走进现代生活的各种角色。但对这种“乐搞”,专家提醒,要注意把握其中的真实性。
孔子成全球仁爱精神代言人
记者在网上找到了《孔子Q传》、《草根论语》等以孔子、孔子思想为题材的博客日志。文章把孔子爱好音乐,说成孔子可以成为歌手;把孔子出游讲学,说成可以签名售书;作者甚至可以给古人发E-mail,验证孔子贵族身份的真假;博客还为孔子创作了一首网络歌曲叫《谁说我只会之乎者也》。此外,在《孔子Q传》一文中,孔子不但有了大名“丘”,还有网名“仲尼”,因宣扬仁爱成为全球仁爱精神的形象代言人。孔子写的一本书的名字叫《春秋》,竟是因为“孔子夏天和冬天一般不工作”。
“瓤是真的,借了个幽默的皮”
日前,记者联系到在电视台工作的长春男子李儒奇,对于为什么要如此诠释孔子及其思想,李儒奇认为,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应该传承下来。“可是我发现现在的青少年大都对孔子一无所知,他们说,相关的书籍太艰涩,反而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决定从兴趣入手。”
李儒奇说,现有的书籍都把孔子写成一个刻板的人,但从他的研究来看,孔子是一个非常有趣,非常时尚的人。“他不是只会学术,他在音乐、体育方面的才能都很厉害的,所以我要把他表现出来。”
而关于“乐搞”与“恶搞”的区别,李儒奇表示,“乐搞”是尊重历史和事实,加入娱乐的元素,不伤害原创,是以幽默的方式重新演绎历史。“恶搞”是在别人身上作秀,伤害了原创。“我的目的是以一种容易接触的方式让青少年了解孔子和他的思想的本质,我的东西瓤是真的,只是借了个幽默的皮。我相信‘乐搞’是为传统文化和传统审美的传承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现代出路。”
专家:“乐搞”还需慎重
吉林省研究孔子的一位权威专家认为:“通俗的表达方式对于传播孔子的思想和让后代更好地了解孔子,是件好事,但是过于夸张就会不符合历史,有损孔子的圣人形象。”专家说,不要把历史弄得真真假假,让本来不了解孔子的青少年无法辨别,“乐搞”还需慎重。新文
网友观点
支持派
曼佗罗:这样一来,孔子还像个人,否则简直是墩泥胎。
沧海:佩服作者的睿智,真的,他若不是认真地阅读了《论语》,怎么能把这些拗口的道理用这么诙谐幽默而又不失原味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nana:怎么说呢,开始看时觉得你简直是在糟蹋孔子,但是慢慢地看到后面发现好多事情确实有那么一回事,只是你是用一种轻松搞笑的现代网络语言表达出来的。
反对派
C:用天津话讲“你界银比较2”,你是不是受过专业的搞笑训练啊,真受不了你啊……
弱:你就这么糟蹋中国的传统文化啊!!为了方便历史流传也不能这样啊!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你瞎说:想出名想疯了吧你?孔子他老人家都去了这么多年了,你还这么折腾他……
“乐搞”不当也是“恶搞”
“恶搞”流行过后,出现了拨乱反正的“乐搞”,令人欢喜。“乐搞”也许比幽默、搞笑、模仿、颠覆、恶作剧、无厘头、“后现代主义”的恶搞历史更悠久,应该是基于人们对一种文化传统的喜欢与尊重的积极、正面态度,这也是与“恶搞”的最大不同。可令人忧虑的是,“乐搞”如果不当,也会陷入“恶搞”泥潭。
我想,这名长春男子确实是喜欢孔子,但不一定深入研究过孔子。懂得历史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历史事件都有着客观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条件,即使历史与当今有着相似之处,但历史终究不等于当今。爱好音乐放在当今也许可成为歌手,出游讲学也许是签名售书,而《春秋》二字不是指季节,古人是怎么成为歌手,出游讲学不签名售书又做什么,《春秋》是怎么创作的,这些基本事实需要搞清楚,而不是为了让人喜欢而喜欢,让人记忆方便而方便。“乐搞”与“恶搞”仅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诠释方式或传播方式,把握不好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变。
该名男子是反对当今一些经典传播方式的刻板严肃风格,而如果找不到更加形象生动的易接受方式,“乐搞”也没有多大希望。从该名男子的几个基本历史事实的通俗诠释可见,历史的广阔背景似乎被淡漠,历史鲜活庞大的躯体就仅剩下简单的属于当今社会的碎片,是还原历史,还是描述当今?经典需要形象生动,贴近人心的传播方式,这固然重要,但也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也要先深入研究历史,再谈传播。我想,每一位重视传播经典发扬传统的人们,必然是一位治学有方、传授有方的人,否则,借着对孔子的喜欢掺加自我的理解方式,“乐搞”不再“乐”而成“搞”,成了以“乐搞”的名义“恶搞”。
当然,我们对“乐搞”表示一定的肯定,起码比“恶搞”要好。有诗人说过,“颠覆太容易,这个秘密其实我们都心照不宣,困难的是怎样解决下一步。”“乐搞”的作者与受众比“恶搞”还多,下一步“恶搞”会不会借着“乐搞”抬头,需要我们重视,“乐搞”同样需要引导,毕竟传播好经典、让人们更喜欢经典是传播文明之重责,如何采取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如何贴近人心,是我们时刻面临并需要解决的文化课题。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