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歌曲《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的编辑者,也是马季的爱人。马季说过,于波就是给自己捧哏的。
专题:悼念马季
相恋并非一见钟情
于波,东北姑娘,业余爱好唱歌。当年,铁道兵文工团团长焦乃积听了她的歌后,决定吸收她到文工团。可于波的母亲不同意,说姑娘离娘远了找婆家没人操心。焦团长当时打了包票:“姑娘找婆家的事,我包了!”
196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焦团长见到了于波,对她说:“小于,我知道你还没有朋友,我给你介绍一个。”
当于波听到“马季”的名字时,一下子笑出声来:“我十几岁就从广播里听他说相声,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找着对象?他是不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呀?”可于波还是看在焦团长的面子上去赴了约。
一见面,果然印象不佳,他那么黑,又那么胖,个子也不高,穿了件白衬衣,人显得更黑更胖了,再加上一般人对说相声的成见———滑、耍贫嘴,登不了大雅之堂。几句寒暄以后,于波站起来准备告辞,马季却对她说,我刚挨过批斗……于波的心一下子被拽了回来:这马季,还挺真诚。过了几天,马季去找于波,要带她去看大字报。
于波怀着好奇,跟马季来到广播文工团,一进院,就看到几面墙的大字报,都是冲着马季来的。于波仔细地看着,竟被这些“罪行”吸引住了。
于波当时只有24岁,别看年轻,却是个有心计的姑娘,她透过“罪行”看到了马季身上的好。就这样他们走到了一起。
结婚才几个月,马季就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当时于波是现役军人。马季一天三班挨批斗,领导找于波做工作:你是军人,要站稳立场,考虑自己的前途。于波没有动摇,靠着对马季的信任与理解,靠着对马季不悔的爱情。
相伴因为互补而和谐
后来,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于波调到中国唱片社任音乐编辑,她编辑的《十五的月亮》风靡了全国,同名的磁带发行量达70万,于是于波又编辑了《十五的月亮》姊妹篇———《望星空》,发行量是40万,这在中国唱片社盒带发行史上是空前的,她也因此受到了表彰。
在生活上,于波总是马季创作相声后的第一个听众、第一个把关的人。
有时,马季已经躺下了,忽然又爬起来,伏案疾书,写着写着,几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于波这一段正赶上进录音棚录制音乐节目,白天黑夜地连轴转,十几天来也未好好休息,正睡得香甜,马季推醒她:“醒醒,我有要事商量。”于波明白这“要事”指什么,她假装睡得死死的。马季也真够绝的,你不醒我也照样念,于波不得不爬起来,不一会儿,于波就给马季指点上了,马季还真当回事,边听边记,边改边念……
“这是常事”,于波说。一个搞音乐,一个说相声,全是艺术。一雅一俗,似乎不是一路,可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内向与外向,沉静与活泼,伟大与平凡……往往会是最佳组合。据《每日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