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樟柯:和中国式大片斗争到底(设计独白) |
中国电影贺岁档竞争在2006年底白热化,在其他影片“满城尽躲黄金甲”的现实中,贾樟柯以殉情的名义,让《三峡好人》(英文名:StillLife)在同一天上映,这次实验结果如何?记者昨日在调查中发现,如贾樟柯当初的慷慨陈词一样,《三峡好人》最终为《黄金甲》悲壮殉情,首轮上映全国票房不足十万,这种现象再一次折射“中国式小片”国外获奖国内却难获票房的尴尬。今年在国际上获奖的国产文艺片也有近十部,但它们依然徘徊在国外获奖,却无法在国内获得观众的捧场。如今,以贾樟柯为首的第六代导演已经开始努力寻找平衡,也已经有上海、北京等地的影院开始向国产艺术片敞开怀抱。望、闻、问、切诊断中国式小片,给了你“银幕”又如何?
望
影院贱卖———
《三峡好人》悲壮殉情
《三峡好人》靠国外获奖全球收获亿元,但是贾樟柯依然觉得国内观众认可才是他的最大奖赏。自12月14日到22日,内地2900块银幕中,2600块银幕都给了《黄金甲》,而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只能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银幕上觅到一点踪影,票房自然无法与《黄金甲》相提并论。在深圳,当《黄金甲》一登陆嘉禾影城,《三峡好人》的票房便一落千丈,当天仅斩获1千余元票房。而在全国一些与《黄金甲》同期上映《三峡好人》的影院,遭遇也大同小异。
之前,不少第六代导演在提到艺术片生存艰难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指责国内没有艺术院线,多厅影院缺乏良知。如今在贾樟柯奔走呼号下,之前所批判的影院“见利忘义”拒绝艺术片的风气正在改变,上海、北京、广州等不少多厅影院终于为艺术片留下一定空间,让《三峡好人》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记者昨日得到一组数据,圣诞节这两天,《黄金甲》将迎来一次观看高峰,票价也随行就市,部分地方高涨至100元,而票价最高的上海影院,日前贱卖“好人”,将《三峡好人》票价设定在20元,也意味着是跟DVD抢市场。上海永华电影城、上海影城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异口同声:“虽然很多单位愿意高价买该时段观看像《黄金甲》这样的大片,但我们觉得在圣诞节能够给观众更多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上海艺术电影周活动的策划人金女士也表示:“20元票价是我们推介艺术电影的决心,也是对观众的诚意。不能因为档期好就跟着调价。但这并不是说《三峡好人》就是20元的电影,恰恰相反,我们认为作为第一位赢得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的第六代导演,《三峡好人》是贾樟柯最好的作品,其艺术水准甚至超过了《黄金甲》。而20元的票价,是希望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本土艺术电影的发展,我们可不希望大家走进电影院,除了《黄金甲》什么都看不到。”
闻
内外有别———
文艺片票房“失衡”
今年在国外获奖的国产片依然很多。但如《伊莎贝拉》、《雪花那个飘》等八部影片的票房加起来还不足1000万,比不上目前《黄金甲》上映一天的票房收入。第六代导演普遍存在只会拍影展影片而不会拍影院影片的尴尬,而且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就是,电影还没开始拍,就嚷着要冲击国际电影节,以此博得关注。
国外获奖和国内票房失衡是中国第六代导演心中的痛,身为第六代领军人物,贾樟柯承认自己已经在开始尝试解决这个矛盾。他渴望拿到金狮奖的《三峡好人》也有票房上的胜利,并频频造访各高校,希望先在高素质的观众群体中打开票房大门。但记者昨日打听到,在《黄金甲》的猛烈攻势下,《三峡好人》全国票房目前不足10万。与此境遇相同的是,今年的其他获奖影片都没有缓和与国内票房的矛盾,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的《伊莎贝拉》票房大败,北京最好的院线列出今年票房最差的十部电影中,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最佳故事片《马背上的法庭》名列其中。曾在开罗电影节大获全胜的《芳香之旅》,影片上映时,票房完败给进口片《玩命快递》。王超的《江城夏日》在戛纳电影节获奖之后,全国上映最终票房也不足十万。
问
票房如何求生———
艺术院线未成气候
去年国产艺术片的情况是“出得了电影局,挤得进电影节,却走不进电影院”,今年随着更多多厅影院的出现,现状正在悄悄改变。但是又一个矛盾浮出水面,就是给了你银幕,而观众却不捧场,要影院赔着水电费的事,谁会干?如何解决“获奖与国内票房却不好”的矛盾呢?记者昨日首先问诊艺术片导演。
贾樟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他拍摄电影时很自我,如果为了市场,他宁愿不拍电影。言下之意他走的是影片国外获奖,然后卖版权,在欧美国家成熟的艺术院线上映的道路。据说正是这条路,让《三峡好人》国外收入已达到一亿。
记者曾经采访王超时,他认为,虽然已有多厅影院接纳艺术片,但艺术院线现在还没有形成气候,中国文艺片进入的依然是商业院线,这种做法的危险是很容易把文艺片导演变成商业片导演。而另一位第六代导演表示,目前文艺片除了宣传,更希望观众改变思维习惯,主动走进电影院。
切
曲高和寡———
银幕不是自恋者的阵地
作为艺术片的消费者,昨日影院、影迷也从各自角度问诊导演自恋与曲高和寡两大病症,影院经理和影迷也开出了自己的处方。
西安一影院经理把艺术片票房差的原因直指艺术片导演的自恋情结。他表示,国外获奖和国内票房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怪就怪在中国导演们在艺术创作上形成的狭隘定势,中国导演在文艺片中,无一例外地描写低层人民真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照顾了国外影展评奖的需要,但是却很难获得国内主流观众共鸣。文艺片并非只能反映低层生活,也可以从生活在城市的工薪阶层、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身上挖掘内容潜力,毕竟他们才是电影观众中的主力军。另外,给了你银幕又怎样?中国的银幕目前不是自恋者的阵地,在美国,艺术片也不可能为很多观众关注的,注定是小众的,这就好比歌剧与“超女”的区别。
西安的一位影迷则有自己的观点,艺术片本来就是曲高和寡,“艺术片没必要拼票房,也拼不出颜色,如今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达不到,还停留在被大片忽悠的分上。耐心地等待吧,坚持拍自己的电影,人们是不会永远忽视你们的。”本报记者 唐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