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章子怡跟王菲不能比
我是女性崇拜者
相对于男人而言,王朔喜欢女人。只是40岁前,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
女性多伟大啊!
在我们北京这儿,50年代杰出代表是刘索拉,又能写字儿又能写曲儿;60年代杰出代表是王菲;70年代我希望是徐静蕾,如果她做
得好的话。80年代我还没看出来谁有价值。
刘索拉小说写得好,她也是音乐大师,只是现在她的音乐没有被介绍出来,她是中国真正有原创性的。我去过她音乐室,别人以为她跟个巫婆似的,其实她这么多年到新奥尔良,到英国到非洲,写了大量音乐。我们现在的音乐是有痕迹的,她是真正原创,非常现代的音乐,有一大堆真的东西。像谭盾那些,说实在的,挺能闹的,有点投机取巧,跟刘索拉完全没法比。刘索拉是一个有作品的大师,我话放这儿,也许大众接受她还有一个过程,她没有从中国古典里面那么拿东西。谭盾跟张艺谋挺像的,从中国古典里面拿太多了,急功近利之心溢于言表,刘索拉真的很沉得住气。
王菲当然是天籁了,她是本钱好,说实在她把流行音乐提高到一个美感的高度了。
她确实音色美,无人替代的,而且人家还算特立独行,不谄媚你们。其实你不谄媚大众很容易,没有结果的,物理我们都学过,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你占不到便宜,大众给不了你什么,中国市场很小,你谄媚他们占不到便宜,白白丧失了人格。你坚持拒绝他们一样的,大家谁也不是上帝。我唱我的我演我的,您愿意看就看。
她本钱在那儿啊,超女的嗓子可都不如她。当然她的词曲创作队伍强,歌写得实在好。林夕那词写得确实好。整套的,个人强是没用的。
我就不讨厌章子怡,我不知道大众谁讨厌她。有些人希望她对大家客气点,章子怡少年得志,有些不甩大家,得罪了媒体,大众再被媒体操纵。她也是在国外发展,大家无非是在这里干瞪眼干生气而已。章子怡在演戏上,跟王菲不能比,她也不过是个打星而已,就跟杨紫琼当年那样。美国每10年就有个华人演员,陈冲当年演《末代皇帝》,那得奖比《红磨坊》多多了。白灵都在美国,她也拍很多片子,只是这边不宣传而已。章子怡在成就上没有超过她们,也就是一个花瓶,她演的那些电影,我觉得就《卧虎藏龙》还可以,那些武士、成龙那些东西我都不想看,他们也就是商业运作的产物吧。多挣了点钱,别的就没有了。别人谁记得你挣了多少钱啊,还是要片子,哪怕你得有一部好片子。
我就觉得媒体有些讨厌她,觉得她行为轻佻,应该庄重,觉得小姑娘什么努力都没付出,就得到那么多,有些人不服气。或者她跟张艺谋的关系也认为你用了不正当手段了。我觉得那都是媒体的黄色新闻,跟她本人都没什么关系,大家之间有些接触,大家都正儿八经坐着。肯定你要让娱记看到这种事多了,互相搂搂抱抱,您都给捅出去?那我觉得娱记少见多怪。当然香港人是不忿的,大陆超过香港人,他哪受得了啊,他总觉得你大陆人多土啊,怎么你们超过我们了。刘德华想在好莱坞拍多难啊,章子怡李连杰就在那儿拍了。
当然你要章子怡作品一个是一个顶在那儿,那帮势利眼也早就服了。你还是作品不行。张艺谋那几部片子,说实在的也挺伤腕儿的。《茉莉花开》特别伤她。导演问题,不能让她这么干演,不能让她搁在镜头面前,一个戏哭就10多分钟。电影是好多综合手段帮你演的东西,你让她干演一定给演白了。大家都把她当一个明星来用,有点竭泽而渔,有点把人小姑娘彻底给暴露了,她的能力就这么多,你让她超能力发挥肯定不行。而且片子本身不过硬。
徐静蕾还在发展阶段,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看过《花仙子》吗?我觉得她有点像娜娜小姐,特别得意。她还是有潜力,有发展空间,没有发展到头,像章子怡啊、赵薇啊、周迅啊,她们都非常绚烂过,徐静蕾我觉得她还是有发展空间的,不停在全方位发展,其实她是个万金油。她们是纯演员,徐静蕾当演员的时候也是一花瓶。现在你创作,不管成就大小,大家相对尊重你一点。你再怎么说都是自己创作,如果你电影来说,姜文是个重量级拳王,你是个中量级、轻量级的,好也无非是这样,但对她来说已经不容易了,跟过去花瓶相比,而且她还年轻嘛。
我是女性崇拜者,从母亲到女儿妻子到这些女朋友们。
我有了女儿才知道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这个很重要,我们是真不知道爱,所以我真惭愧我写那些爱情小说,我40岁前没爱过人。我女儿生出来,感觉太奇怪了。心里想一个人,惦记一个人,为她流眼泪,在我来说没有过,女的再好看也就一个女的。打一炮就完了,大家都一样,你爱走不走。真的跟那电视剧一个操性,你觉得好,你有本事你就走。你看我小时候从来不写爱情,不真实。有了女儿才知道牵肠挂肚,心疼到家了。
大院与青春有关
王朔很喜欢叶京拍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他在部队大院长大,跟他一起的有叶京、海岩、郑晓龙……他们是先认识朋友再认识父母的。北岛、顾城、田壮壮、李少红……都是大院的孩子,他们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时代,这些孩子往往比张艺谋们要容易成功。
我们那帮人最后很多都沦落了。共和国初期政治上经济上有一个特点,大家都拿工资,军队干部拿的工资比地方的工资都高,这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双重优越。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个阶层沦落了,你可以到我小时候住过的北京复兴路一带看看,那个地区变成了二等地区,房屋破旧,人物精神面貌完全完了,优越感完全丧失殆尽。政治上优越感除非给你政治特权,当然现在新贵咱不说了,军队也没有过去的绝对权力在里面;经济上你比不了商人,比不了外国买办,经济利益丧失,生活窘迫了以后,你除非搞权力寻租,否则的话你没有那个理直气壮了。那时候你父亲最高拿300块,一个工人最高才拿80多块钱,你什么感觉啊。就你们家有呢子啊?
北京好多干部子弟来玩这个非常多,因为当时他们比别人有资源,北岛、顾城这些白洋淀诗派,全是干部子弟,他们当时能接触外国诗。摇滚圈这些各大文工团的,崔健他们,拍电影的,李少红、周晓文,包括陈凯歌、田壮壮,爸爸都是老干部,他们占有资源,说实在的这是不公平,你没看过电影他看过,他们就能拍得跟你不一样,你个傻冒,他们就不是。
作家大量的都是这路,包括当年张辛欣,我们院儿都出了好几个作家。我一直跟这帮人在一起,你工人农民接触不到这些。当然慢慢的有了受教育机会,能接触到。我们这帮人当然互相支援,大家碰到一起也比较好聊,就互相帮忙。所以也迅速形成一个文化圈子。为什么张艺谋有点悲愤感,他们78班里面有多少子弟啊,胡玫她爸是总政文工团团长,他们当然有这个资源,人脉都熟,你一个张艺谋考北京电影学院你费多大劲啊,你认识一个黄镇,78班里大概有一半是子弟,是文艺界子弟,延安啊什么的。
电视剧完全把我写伤了
王朔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作家——没有写过小说的人,不能称之为作家。王朔说自己很幸运,找到了迅速积累财富的方式:写剧本。
如今他已经可以不用为了钱、为了别人写小说。他做的很让人羡慕:生活,然后把生活写出来。
我是写自己,我不像金庸同志那么好意思,重复自己,不重复自己你总得积累些生活吧,你都干了,靠技巧写作是不可能的。有什么想象力啊。你写了无非跟过去一个样,换汤不换药,变换一些花样,把枯燥当深刻,把肉麻当有趣,无非这样。我挣了点钱,我可以不写,我爱钱没爱到这份上,够花就行了。
后来我就不怎么写小说了,我拿剧本挣钱,因为剧本我写一个3万字,我拿一两百万,我写一本书,累死我,也就发到一两百万,之后就是盗版。
我就是想玩。我得好好玩,写东西我可以到不能动的时候写。50岁以后。之前你得玩啊。写东西8年,花儿开我全都没出去过,给我憋得够呛。玩的这10年确实不一样,还是生活为主吧,写作不是生活目的,只是你生活中有感而发而已。我那时候为钱写作都写恶心了,为钱写作为别人写作,都特别难受。我这辈子说实在的也特别不幸,没有生在有钱人家,为钱写作耽误时间也比较多,这样的生活一点都没有意思,写完了被一帮不靠谱的人吹捧没有什么意思,一点都不好玩,也没有成就感,我知道我写的东西一般,别人骂我,我不会妄自菲薄,别人夸我,我也不会飞,我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程度的。我要求不了别人,也管不了别人,我有我感兴趣的东西,现在有钱该玩几天了,钱花光了再说。
刚开始我就为了命运写作,我那时候一个月挣36元钱,1983年退职了,我要维持生活、维持体面。中国这个社会你要不挣扎,在社会底层,别人不欺负死你?我必须往上爬。那时候写过一些,一多半是为钱写作,杂志约我,没有稿费你就活不了。
1991年我挣到钱了,那时候挣钱特别容易,等于是送钱给你,几百万、几百万的弄,不算事。后来我帮了不少人,那帮导演,操,我觉得挺好的。我也有所得,别人也有所得,反正我那时候觉得我再创作没有意义。
不是说我养活很多人,那时候我最有名啊,我能帮一些人。这社会是势利的,大家都起来,朋友都是腕儿,多好啊。其实成名真的挺容易的。所以我真的不觉得这是多难的事儿,你稍微认真一点就比别人强,整个社会水准都不高,空白点非常多,那时候电视剧是空白点,现在电子音乐是空白点,DV电影是空白点,这空白点就说您拍得多次您都是头一位。
题材上就有很多空白点,现在都还有很多空白点,比如说推理的电视剧啊,题材上仍然有很多空白点,喜剧片,浪漫喜剧,冯小刚拍个《不见不散》算,后来就没有了。那些东西写起来并不难。小说说实在的,武侠大家这么欢迎,怎么就没人写了?太土了吧,还不如写科学志怪呢。中国的文艺创作跟娱乐没有什么关系,文艺创作处在一个低水平状态,娱乐业分工不明,还是创作人员少,为了创作疲于奔命,现在学了中文的小孩出来,马上有人找你当枪手,就可以迅速挣钱,写了几百集电视剧下来,再写正经东西写不了了,出了一些臭手。
你看英达喜剧越来越不可乐了,大量生产也就没什么可乐的了。大家说实在的也没什么幽默感,幽默跟喜剧是具有很多真实才有的,(现在的喜剧)不真实,净拿穷人开涮,现在所有喜剧都拿穷人打镲,这算什么啊,拿穷人的寒酸打镲,拿穷人的没见识打镲,我特别讨厌那些小品,你去嘲笑有权有势的人啊。
梁左当时也失去创作力了。情景剧一年写好几百集,早写坏了。他这个人生活中也有些不快,你让他天天写喜剧。年轻人没起来,都稀里糊涂的,年轻作家没有那时候那么猛了,小小一点就觉得很猛了,眼光太浅了,岁数太小了。
我们那时候都是30多岁,所以我觉得80后也不用太看轻他们,我觉得韩寒那样当车手挺好,每人就这么点事,我非常后悔我就是写太多了,我把素材都写完了,现在只能等素材了,一等就是15年。
剧本把我写伤了,电视剧完全把我给写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