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家庭 却遇贫困
其实,刘嘉玲的爷爷早年因为贫困“出国”谋生,所以爸爸就是华侨。如今看上去很“显赫”的身份,并未给刘嘉玲带来生活上的任何好处,收入更低。记者访问了一位60岁的妇女,这位女士的丈夫当年就是刘父的同事,她说:“当时我先生的公司是一家船舶公司,他
们公司里有两个华侨,其中一个就是刘嘉玲的父亲。”这位女士说到刘嘉玲小时候的生活,充满了怜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华侨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他爸爸当时在销售部,每个月只有8块钱生活补贴。虽然当时大家的收入都不高,但船舶公司其实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单位了,我家先生一个月有三十多块钱的收入,他们家当时的确很辛苦。”
而且由于爸爸是华侨,按照家中传统,女性并不外出工作,所以家里开销几乎都由她爸爸一个人扛在肩上,为了维持生计刘父甚至卖过麻袋,帮补家用。在这位女士的眼里,刘嘉玲是个懂事的姐姐,从来没有提出过苛刻的要求,逢年过节小伙伴都穿上新衣服,她也不会闹着跟家里要,穿着她妈妈改过的衣服都乐呵呵的,还经常帮着父母做家务,的确是个好姐姐。
苏州学习 随父迁居
在刘嘉玲读书的年代,通常都会选择就近入学,根据一些资料,刘嘉玲的中学时代在苏州二十一中度过,此后便去了香港。由于二十一中是一所普通学校,当地人并不熟悉,记者几经辗转终于在刘嘉玲家的东南方向的弄堂里找到了这所学校,不过学校已经被拆除,只留下当时两座日据时期的办公楼。据说,这里被台湾某富商选中将被改建成慈善机构。学校早就拆迁到另外的地方,改名叫平江中学。刘嘉玲当时每天都花二十分钟走到这里上学读书。记者找到一位刘嘉玲的初中同学,原来刘嘉玲在学校并不是漂亮女生,而且安静稳重,一点都不显山露水,倒是刘嘉玲的妈妈,却被同学认为是非常漂亮的同学妈妈。
刘嘉玲的爸爸1976年的时候,因为爷爷过世,离开家人去香港定居并继承了遗产。之后刘嘉玲和妈妈、弟弟相依为命,又过了两年,她才追随父亲到香港定居。根本不会粤语的她,就这样开始学习,并努力考取TVB艺人训练班,加入了娱乐圈。
童年故事 刘嘉玲的“老虎灶”
去“老虎灶”泡水是刘嘉玲童年时的家务之一。当年苏州栅户简屋住着很多外来务公人员,老虎灶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民喝茶、用熟水全靠“老虎灶”。“老虎灶”是极具上海特色的东西。一个弄堂里,一个公用的锅炉,邻居们自己不开火烧水,谁需要用水了,就拿热水瓶去那里灌,一瓶只需几分钱。小小年纪的刘嘉玲常常提着热水瓶静静地往返于家与“老虎灶”之间。一天刘嘉玲从“老虎灶”打水回家,冷不丁旁边窜出一个邻居的小男孩,他淘气地将刘嘉玲提的热水瓶上的软木塞拔出,扔得老远,接着朝刘嘉玲做了鬼脸就一溜烟跑了。当时的嘉玲出奇地冷静,不哭也不闹,一声不吭就往家里的方向走。放好了热水瓶,之前闷声不响的刘嘉玲就跑到小男孩家里向他的父母告了一状,这个淘气的小男孩结结实实被爸爸打了一顿以示惩戒。——刘嘉玲的同学说:“她就是心眼多,也稳重。”
刘嘉玲的“竹马郎”
和任何小孩子一样,刘嘉玲也有自己儿时的玩伴。在中学时代,刘嘉玲就和一个男孩子特别要好,两人总是一起上学,同出同入,实在算得上青梅竹马的一对,可惜后来男生先一步去了上海,但是刘嘉玲还是与他保持着书信联系,成为“笔友”。可能刘嘉玲的妈妈觉得刘嘉玲大了,害怕女儿“早恋”,竟然出面阻止了双方的联系,从此所有的同学都和这位“竹马郎”失去联系。
重回苏州 担任“金鸡百花奖”电影节大使
虽然多年在香港打拼,但刘嘉玲一直没忘记自己的苏州情怀。8月12日晚,刘嘉玲在出席苏州博物馆举行的“苏州盛世嘉年玲珑之夜晚会”,并被邀请出任今年在老家苏州举行的“金鸡百花奖”电影节大使。刘嘉玲也在2005年在苏州拙政园旁的润园买下了豪宅,准备安顿母亲晚年,她特别将这个别墅命名为“嘉玲苑”。
这处房产于去年7月竣工,11月份交房,采用的是古典的苏式园林“三径四院落”的设计方案,占地550平方米,房屋面积350平方米,拥有三个大厅、四个院落、五个房间、六个卫生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假山、观景亭、池塘相映成趣,主人站在主卧室整个院子就一览无余了。当年刘嘉玲还特别为这个开发商在上海做宣传。修建期间她本人则考察了三四次,提出了不少整改意见,将原本4.8米高的围墙加高至5.2米以上,还在围墙旁边种上枝叶茂盛的树木,将整套房屋掩盖在树荫之中。看来从当时修建的时候,刘嘉玲就做足了考虑。润园门口的保安也证实刘嘉玲曾来看过房子。
值得一提的是,刘嘉玲的苏州新居位于拙政园东,距离老房子不过3公里左右,都在苏州老城区内。 采写/摄影 南都周刊特约记者 秦耀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