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英生于1956年,1974年参军,1976年转业。1979年与一女药剂师结婚,后因儿子瘫痪,前妻出走。孩子最终不治身亡;2002年,孙海英和合作《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擦出火花的吕丽萍再婚。如今,他常在西藏关爱孤儿,这也是为了他在天堂的儿子。
愤怒的孙海英:我其实更关心他们
针对同性恋群体,孙海英以一番过于武断的言论而成为了近期话题的中心。他是犯了常识性错误,还是“话出有因”?上周四,本报记者独家连线采访远在西藏的孙海英,并试图探究和还原此次孙式“过激言论”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孙海英强调自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这让他在内心深处更希望同性恋群体能够健康和快乐。但对该群体的不了解与自称的“更关心”似乎形成了奇怪的矛盾。
人群观 我并不了解他们,也不想去了解
南都周刊(以下简称南):我注意到你批评的现象不仅指同性恋,还包括其他社会现象,你当时的这些话,是否有一定的语境?
孙海英(以下简称孙):语境?也许吧,但不用想那么复杂,说就是说了,这件事对我来说已经结束,我现在心情很好,正在休息。我只是表明了我对一些现象的看法而已,也没想过有什么后果。
南:你这番言论确实引起同性恋群体的争议,有没有想过这使你成为被攻击的中心。
孙:那些煽动什么群体来攻击的人,我都不认识,也不想认识。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公民,有表明态度的权利,我不干涉你的,你也不用干涉我的,没必要群起而攻之。你说的群体,我并不了解,我的意思是说我不想去了解他们,他们跟我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南:那你说这些话是出于怎样的心态?
孙:没什么心态,就是碰到有人采访我,问到这些事,我发表下看法而已。我不会随便找个人去表达看法,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关注那些事,还有很多事值得我去担忧,吃喝嫖赌毒,坑蒙拐骗偷,都是社会不健康的现象。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应该要为青少年,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事情,不能让他们学坏。那些对我的话发表看法的人,我理解,我支持,因为他们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其实挺感谢他们的。
南:感谢?何出此言啊。
孙:对啊,是感谢。要不是他们,我还不清楚那些事,他们更清楚自己,不能让别人不说话啊。他们几百年,几千年,都没有一个表达的机会,现在有这个机会,那就去好好表达,被我赶上了,那也没有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