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
近来,“南京大屠杀”成了热门电影题材,纪录片《南京》业已上映;罗杰·斯波蒂斯伍德执导的《黄石的孩子们》已经杀青;陆川的《南京!南京!
》即将开机;好莱坞投拍的《南京浩劫》正在紧张筹备。就在此时,张艺谋也选好了自己在筹备完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一部电影,而这部作品也恰恰讲述了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一段惨烈故事——《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改编自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讲述了1937年的南京,一个教堂里躲藏着的几个神职人员、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大家闺秀、13个逃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伤兵,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屠杀。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为保护他人,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日前,香港安乐影片公司从严歌苓手中买下了《金陵十三钗》的电影版权,并交与自己合作多年的好友张艺谋来执导。鉴于张艺谋目前正忙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执导工作,该片要等到奥运会结束后才能进行拍摄。日前,张艺谋特意在北京与严歌苓会面,希望她能够担任该片的编剧,但由于严女士在写《金陵十三钗》时深深陷入那段悲惨的历史,身心俱疲,而婉言谢绝。张艺谋只好“另起炉灶”,让身边的“智囊团”改写剧本。
由于张艺谋的“回归”,《金陵十三钗》一片无疑会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期待。虽然该片的拍摄尚未开始,但拍摄该片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可以想象。
怎么迈过“坎儿”
《金陵十三钗》的题材很敏感,严歌苓在小说后记中对自己的创作初衷有这样的描述:“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达观,不记仇……我想我还会写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假如我们不那么好说话,不在令人不快的历史边上绕行,由强迫性失忆变为强迫性记忆,记住那些不忍回顾的历史,我们的民族才是健康的。”由此可见,如何表达出原著的创作本意,又能让影片顺利通过审查,是摆在张艺谋面前的一道难关。
要用什么“色儿”
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在作品中对色彩的应用一直是其标志性的特色。而《金陵十三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仇恨的故事,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仇恨的理由和仇恨的指向,13个风尘女子放置于这个特殊的背景之下,进行心灵的剖析和人性的探究。究竟用何种色调来凸显人物命运?这是张艺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演员怎出“彩儿”
善用新人是张艺谋影片的一大特点,巩俐、章子怡一炮走红,并已成为国际级巨星,都有张艺谋的功劳;而董洁、李曼等却没有这么幸运。《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群戏,光那些风尘女子就有13位,全部起用知名演员或者都用新人似乎不现实,只有以老带新一条路可走。不知老谋子是否仍将起用巩俐和章子怡,毕竟她们俩在《艺伎回忆录》中有过合作,角色定位相当;而哪些幸运的女孩子能够进入他的“法眼”,这将成为该片开拍前的一大卖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