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资料图片)
姜文,一个只拍了三部电影的导演,却被看成中国电影界的异类人物。有人说他才华四溢、狂妄霸气,也有人说他独断专行、不近人情。
近日有网友曝料,称姜文拍戏最烧钱,当年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竟然吃掉60万,奢侈至极!但显然,这并不是事实。
姜文的助手尹红波昨天听到此话时大呼冤枉。而姜文自己,也曾在纪念《阳光灿烂的日子》10周年的书《诞生》中大肆诉苦,称当年拍“阳光”时,不仅没有60万可供吃喝挥霍,甚至还几乎断尽粮绝到开不出饭、发不出工资的地步。
罪名1.不负责
随意拆掉30万布景?
(网友说法)
“我哥们跟他搞过话剧,听我哥们一说,我要是投资老板绝对不给他投钱!姜文当年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对投资不负责任’,剧组把景都弄好后姜文说要重来,30多万的景拆掉,花60多万重新置景。”
(当事者证词)
姜文在艺术上的确近似于“偏执狂”,他疯狂的追求完美,不管是布景还是胶片,姜文烧钱的功夫的确一流。《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监制文隽对此深有感触。据他透露:“《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期投资严重超支,其实早有先兆。当时预算只有十五万英尺菲林,但姜文说,我这是头一回当导演,你就让我浪费点吧!我自有分寸,后面会省点用!结果呢,省是比前面省了点,却因为剧本太长,他不肯删减,所以终于拍到二十二万英尺才埋单!”
姜文自辩:多拍才能出好镜头
对此,姜文只称是“不知不觉”。他在《诞生》中回忆:“有人说我是中国耗片率最高的导演,我真的没想破这个纪录。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电影就应该这样拍。多拍的这些可以剪出无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很多微妙的镜头恰是这样出来的。”
他承认自己在布景上有些“劳民伤财”,“我觉得烟囱的颜色不对,就让他们上去把它染了,我觉得开场戏里飞机的颜色不对,就把飞机也染了一遍。还有米兰的那张照片,我们拍了23040张照片,最后选出一格来用。我会固执到那种程度,我拍完了这些,过了瘾,接下来许多方面就没有钱了。”
罪名2.奢侈
带领剧组吃掉60万?
(网友说法)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吃掉60万,当时剧组一停机就开车去酒店点菜,吃完回来继续开机,即使按照剧组100人计算,每人每天100元标准,60万也够吃两个月!当年,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就算是国家队的运动员也不过如此吧?”
(当事者证词) 对此,姜文的助手尹红波表示:“投资人不会傻到拿那么多钱给他们大吃大喝,剧组的行规和餐费标准都一样,即使是现在,这都是不太可能的事。”
作为“阳光”的另一个监制人,刘晓庆当初负责剧组的日常运转资金。她透露:“摄制组开拍一周后,经济已经陷入危机,到处是赊帐。‘阳光’成了最没有信誉、最穷光蛋的摄制组。姜文搭光了自己所有的钱,组里怨声载道。”王朔也称:“剧组四处赊帐,一些他们拍过戏的景点,再有摄制组去一律不接待。片子后期做到一半一分钱也没了。”
姜文自辩:当时连饭也开不出来了
姜文在《诞生》里回忆那段时期:“当时剧组四处负债,连饭也开不出来了,工资也没有发。”他在发出的无数封求助电报中这样写道:“如今组里还剩下不到十个人,已到了开不出饭的程度,所租的器材包括每天在使用的剪辑机有随时被主人搬走的危险,因为未付租金。组里的人员都纷纷从自己的腰包掏出十多万了。”而后来,姜文和顾长卫去日本做后期的机票也都是借来的。
档案
三部电影都曾超支
1993年 《阳光灿烂的日子》
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资金瓶颈曾经逼得姜文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制片人二勇到处赊帐,刘晓庆甚至动用了母亲和妹妹的“私房钱”。“阳光”里面,马小军跳烟囱的那个烟囱,整个被姜文重新刷过;影片不分镜头,一条一条拍下去。当时国产电影的片比是1∶3,“阳光”达到了1∶15,创下了当时国内纪录。
1998年 《鬼子来了》
姜文为了追求品质,导致该片片比惊人,最终严重超支,投入高达3000万,更要命的是,这部影片还因为违规参加国外电影展而在国内无法公映,虽然它最终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
2005年《太阳照常升起》
投资八千万人民币的《太阳照常升起》,拍摄期间多次出现资金危机。投资方之一的香港英皇老板杨受成也临时出了钱,姜文还跟弟弟姜武借了钱,由于资金困难,“太阳”有段时间曾暂停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