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湘西》剧照
谈到湘西,沈从文笔下诗意纯净的牧歌生活可能是第一印象,而湖南卫视制作播出的电视剧《血色湘西》不仅有《边城》翠翠式的女一
号田穗穗,更有不屈不挠舍命抗争外敌的湘西原生态“血色情怀”。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该剧,目前收视份额稳居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上周末做客湖南卫视《名声大震》的主创人员回顾了创作该剧的前前后后,并回应了引发争议的台词中有“脏话”的问题。
本色湘西演绎抗战故事
《血色湘西》是继《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1566》、《又见一帘幽梦》后,湖南卫视投资近2000万元出品的又一力作。电视剧制作“铁三角”:金牌编剧盛和煜、青年编剧黄晖、著名导演龚若飞合作讲述了湘西军民捍卫家园的悲壮故事。
电视剧以1939年抗战转入相持阶段为背景。湖南成为正面战场的前沿,中共党员童莲承担了向湖南前线运送抗战物资的特殊任务。童莲争取到了湘西竿民的支持,但是有世冤的排帮却不肯放物资过境,还上演了一场“天坑赌命”。由此引出了当地女子田穗穗,青年石三怒、龙耀文、龙耀武为代表的湘西军民群像。
吸引观众的不只是精彩的剧情和如画的湘西景色,片头片尾曲《血色湘西》和《高山有好水》也朗朗上口。片头曲《血色湘西》血性十足,题材取自湘西本土,山歌韵味和原生态风情浓郁。片尾曲《高山有好水》则清澈悠远,由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作词。“吊脚楼上歌伴酒,小背篓中梦醉人”,歌词深情地展现了湘西醇厚的民风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质朴生活充满血性彪悍
导演龚若飞之前曾执导《恰同学少年》。两部“湘西电视剧”,让这位生在湘西的导演感触颇深。“吊脚楼、小背篓和灵秀的山水,孕育出的男男女女在爱情、在国难面前却是充满血性的彪悍。”龚若飞坦言,湘西质朴的原生态恰恰是民族个性的象征。
龚若飞坦言拍电视剧应该选择昂扬向上的主题,但是面对有分量的主题,主创人员有时往往放不开手脚。“看电视节目,尤其是一些重大题材的作品,我作为观众总觉得它们鲜有突破,往往停留在熟悉的几根线索上,好比美术的临摹状态。”
在《血色湘西》里,主创尝试加入了不少偶像性的元素。“《血色湘西》的主题是爱国主义。如何让今天的年轻观众接受,需要借助故事和情节。”龚若飞告诉记者,湘西民风“打死不认输”成了精神支点。“为了爱情可以死,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更可以死。为自己的爱牺牲所有的一切,这是能感染打动观众的。这样的青春元素、或者红色偶像元素,是可以让年轻人共鸣的,能激励他们的。”
对白争议追求精神健康
在收视一路高走的同时,《血色湘西》中浓厚的地方特色语言,也成为争议的热点。不少观众认为个别湘西方言过于粗俗,甚至有损湘西人形象。主演白静解释说,所谓“脏话”其实不少是口头禅,是当地老人传下来的。“想把湘西的原汁原貌展现给大家,可能这样做有一部分人不喜欢,但是我想更多的一部分人会喜欢的。”
《血色湘西》艺术总监盛和煜则表示,所谓“脏话”正是湘西人气血方刚的体现。“有些词汇在湘西是随时随地都用得着的。从艺术上来说,都换成普通话,对白的力度就弱了。这些俗语,是当湘西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时,对人生的一种洒脱的表现。”他同时表示,艺术并不全是文绉绉的,“我们并没有低级的东西,没有粗俗的、血腥的东西。现在有些电视剧,虽然没有用‘脏话’,但是表达出来的那种猥琐、那种暧昧,那才是真正不清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