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称:“《2046》是我对上海人在香港故事的一个终结,以后不会拍这样的题材了,但对孤岛时期的上海故事很有兴趣。所有的老上海电影基本都是在车敦拍的,我一看到是那里就觉得不太舒服。”
导演王家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此番《蓝莓之夜》主打大城市影院,在全国范围来讲票房不能和两部大片相比
,但在局部范围内成绩应该不错。
在《投名状》、《集结号》两部大片的迅猛攻势下,《蓝莓之夜》的通过令拿到得太晚,宣传启动缓慢,北京很多大影院的宣传未做到位,放映厅数、安排放映场次都不如两部大片这么多,因此票房和它们相比差距较大,仅杭州一地才10万元左右进账。
据北京新世纪影院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蓝莓之夜》的放映厅数和场次不如两部大片,但在下午5点后的上座率仍达到了100%,因此贺岁档引发的观影人气还是相当平均的。
群星配音 他们就是中文版的演员
记者:起用巩俐、姜文这些大牌来为《蓝莓之夜》配音,除了宣传推广上的原因,还有其他想法吗?
王家卫:你没觉得,巩俐和瑞切尔·维兹的外貌和表演都很像吗?其实这是我选择她配音的重要原因。张震的台词是他的短板,他以前演戏对形体、眼神比较注重,但从没尝试过用声音塑造一个角色,配音对于张震是个难得的经验。巩俐、姜文都是科班出身,台词功底比港台演员好很多,他们俩是最早配音的,这让张震和董洁等后辈有了很大的压力。
记者:拉斯韦加斯牌桌上说北京话让观众笑场,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反应?
王家卫:《蓝莓之夜》有公路片的形式,诺拉·琼斯(听歌)从美国东部走到西部,要碰到不同口音的人,中文配音我想造成南腔北调的感觉,裘德·洛说的伦敦腔,和张震台湾腔国语相对应,拉斯韦加斯附近多是西部牛仔,北京方言也可相对应。除了诺拉·琼斯是标准普通话外,其他人都被设定了口音,这样观众会感觉这个女孩去了很多地方。
记者:大家看完配音版,公认不像在看译制片,对白不像是外国人说话。
王家卫:没人要求我去做明星配音版,如果我不管这个事,上海译制片厂也会做出和以前一样的国语配音版,技巧会非常好。中文对白我也重新修订过,更接近我要表达的意境,如果《蓝莓之夜》放在中国拍,基本上就是这些配音演员演,说着我修订过的中文对白。
乐迷导演 给Cat Power和裘德安排吻戏
记者:你的电影中,音乐一直是相当重要的元素,每一部片都有电影原声推出,而且让影迷和乐迷同时津津乐道,这部电影音乐是如何考虑的?
王家卫:我根据剧情来选择音乐,筹备《蓝莓之夜》时我和制片主任、副导演3次穿越美国,每次开车时就开着收音机,汽车路过每个地区都能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我把音乐作为窥视女主角内心世界的方式,也让观众感受美国不同地区的风情,享受公路旅行的快乐。其实你从广州开车,经上海到北京,也可能通过收音机听到不同的音乐。
记者:除了诺拉·琼斯外,我发现你还选择了Cat Power这位歌手,看来你真是的乐迷。
王家卫:Cat
Power我很喜欢,对于中国观众来讲没名气,但她在美国独立摇滚圈也算天后了,在拍这部电影前连照片都很少拍,她的专辑封面永远是图案或者风景,因为她很怕镜头。你看到她的脸和声音就觉得很有故事,我很庆幸能说服她。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她是裘德·洛的超级粉丝,能和偶像一起演电影就不错了,我还给她安排和裘德·洛的吻戏呢,美死她了。
记者:《蓝莓之夜》故事来源于《花样年华》,最原始的版本故事怎么讲的?
王家卫:《花样年华》最早我想和《重庆森林》一样,拍3段不同的故事,一个是上世纪60年代香港一对男女的伴侣有外遇,另外一个是夜店里的女孩故事,这就是《蓝莓之夜》的故事原型,张曼玉和梁朝伟(听歌)都拍了6分钟素材了,但外遇的故事越拍越长,于是就放弃了夜店的故事。这6分钟素材2001年在戛纳大师班讲座时放过,没收录在任何DVD花絮中,属于绝版(笑)。
老上海 《2046》是终结,以后不会拍了
记者:今年有几部以老上海背景电影出炉,其中张爱玲小说改编、李安导演的那部最受瞩目,大家都认为你应该拍老上海题材,你觉得李安拍的老上海怎么样?
王家卫:《2046》是我对上海人在香港故事的一个终结,以后不会拍这样的题材了,但对孤岛时期的上海故事很有兴趣。李安电影里的老上海是他的想象和创造,对我来说,他在车敦基地拍的上海街景还有些疏离感,你知道所有的老上海电影基本都是在车敦拍的,我一看到是那里就觉得不太舒服。
记者:是因为车敦影视基地在这种片中出现太多了吗?
王家卫:不是这么简单,老上海时代繁华和精致现在没有了,现在的再过20年或许才能恢复一些。于是我就看见现在的老上海片,就是几个女人穿着旗袍在夜总会里跳来跳去,有这么简单吗?我拍老上海,从来不拍夜总会的,最多拍到门口就不进去了,要找一批人化妆梳头、还要找人花一个月时间训练他们的仪态,找到老上海人的脸是很难的,那些经理、侍者、乐队,不是弄几个油头就可以对付的,你看阮玲玉、胡蝶电影里经理、侍者那种油、活,现在群众演员是模仿不了的,要我拍群众演员都要训练一个月,更不用说主演了。
记者:那在你心目中的老上海应该是什么样的意境呢?
王家卫:我们以前看过早期上海电影,上海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城市气质,现在基本所有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都没表现出来,都变成几个穿洋装的人在车敦那条街上晃来晃去,那是老上海吗?看早期上海的文学,里面描写的街景都是非常现代和精致的,“老上海的梧桐树冬天刷着防冻的石灰,那些树就好像一条条女人的大腿”,你觉得车敦那条街能表现出来这种意境吗?
记者:有报道说,当年张爱玲在世时曾找过你合作改编她的小说,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王家卫:我和张爱玲的年代差太远了,而且张爱玲不会找人的,我也没有找过他,因此张爱玲找我合作拍老上海那是误会了。我认为张爱玲小说是很难被拍成电影的,李安很聪明地选择了最短的一篇小说,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我很喜欢《半生缘》,但《半生缘》是拍不了的,每个读者对它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像《红楼梦》一样。对我来说,《东邪西毒》就是金庸版的《半生缘》,《花样年华》就是王家卫版的《半生缘》。你可以拍出张爱玲小说的精神气质来,要多拍“神”而不要拍“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