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The Killing of John Lennon
译名:刺杀约翰·列侬
导演:安德鲁·裴丁顿 Andrew Piddington
主演:乔纳斯·保尔 Jonas Ball
索菲娅·杜博劳斯基 Sofia Dubrawsky
克里莎·费尔谢尔德 Krisha
Fairchild
米耶·奥莫里 Mie Omori
类型:剧情
片长:114分钟
国别:英国
发行:IFC Films
上映日期:2007年12月7日(英国)
2008年1月2日(北美小范围)
官方网站:www.thekillingofjohnlennon.com
IMDB评分:6.4/10(139 votes)
推荐指数:★★★
海报
剧情简介
1980年12月8日,“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与妻子小野洋子在录音完毕后回到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的自家住宅门前,黑暗中突然蹿出一个人影,在大喊一声列侬名字后,此人掏出手枪对之连发六枪。在洋子的尖叫声中,列侬倒地不起,于送往医院的途中流血过多而身亡,影响整整几代人的摇滚超级偶像在全世界歌迷的扼腕痛哭中悄然陨落。后经调查,刺杀者名为马克·大卫·查普曼,二十五岁,是“披头士”乐队的死忠歌迷,具有双重人格及精神分裂倾向。
本片就是以刺杀列侬事件为背景,将视角伸展到刺杀事件发生前·大卫·查普曼(乔纳斯·保尔饰)的真实生活中,从人性和个人经历角度来分析这一悲剧产生的必然性:查普曼与母亲(克里莎·费尔谢尔德饰)一直严重不合,曾多次恶言相向,直接导致他排斥外界的抵触情绪;查普曼与妻子格洛莉娅(米耶·奥莫里饰)也同样关系不佳,这样的状况使之深觉与身边人都毫无共同语言。感到整个世界都无法理解自己的查普曼,只有在读到J.D.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时,才能找到一点理解与共鸣。长期的自我封闭催发了个性的偏执,愤世嫉俗的查普曼开始厌恶一切“虚假的人与事”,以他的评判观,当时处于大众娱乐风口浪尖的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一个“腰缠万贯的嬉皮士”,成了他所既狂热崇拜又厌恶嫉妒和难以企及的集中代表。
极端苦闷和不得志下,查普曼产生了做一件惊世骇俗的事而求得“名垂千古”的邪念,在选择牺牲对象时,他曾经自问:“杀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能有什么名望可言?”于是将可怕的目光对准了他极崇拜与仇恨于一体的偶像约翰·列侬,制造了一场惊世的悲剧……最终,大卫·查普曼被判处二十年徒刑,多年来一直在莱克斯岛服刑,查普曼虽然提出过几次假释请求,但全民的愤怒久久依然没有平息,这位渴望一举成名的小人物,将在永远得不到宽恕原谅中渡过悲惨的一生……
题材回顾
约翰·列侬被枪杀这一当年震惊整个世界的重大事件,多年来一直是改编电影的热门题材,从各个角度分析列侬被刺的根本原因,更是从普通歌迷到专业人士都乐此不疲的一大话题。距离这一事件近三十年后,最近好莱坞突然冒出两部小成本制作,一部是贾里特·沙夫的《27章》,一部便是佩丁顿的《刺杀约翰·列侬》,内容撞车,都是围绕着刺杀者马克·大卫·查普曼的刺杀前心理状态而展开。所不同的是,前者时间局限于查普曼来到纽约到刺杀成功这一段落,后者则把查普曼在家乡檀香山的生活状态完完整整展现出来,揭示其走上不归路的背景和原因。
大卫·查普曼当年在刺杀被捕后,警察从他身上搜到一本翻看过多次《麦田守望者》,该书对查普曼心理的影响,一直是多年来列侬迷们关注的话题和不解之谜,由于该书共有26个章节,因此《27章》在片名上便暗示了现实惨剧对该书的延续,并细微展现查普曼在纽约种种言行所受到的该书的影响。而《刺杀约翰·列侬》则从更深的层次分析查普曼的性格成因,两片虽都打着“列侬遭枪击”这一刺眼的名号,其实意图已经不仅仅是对这位伟大摇滚偶像的深层缅怀,而是在近三十年后从社会娱乐变迁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件,这和早期那些纯粹以狂热“披头士”迷身份来追思列侬的同题材影片,显然本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影片简评
身为低成本小制作的《刺杀约翰·列侬》,因去年在翠贝卡电影节上获得特别评委会大奖而为人知晓,虽然故事内容仍是围绕凶手大卫·查普曼的个人生活经历而展开,但拍电视出身的编剧兼导演安德鲁·佩丁顿以先锋的表现形式和大胆的心理推测,使得影片跳脱出普通纪实事件类题材的窠臼,让人耳目一新。影片一众全新演员阵容,也都奉献了可圈可点的演出:名不见经传的男主角乔纳斯·保尔,对声名狼藉的马克·大卫·查普曼的塑造极为令人信服,矛盾心理和分裂人格的高难戏分皆表现得当。饰演查普曼最后接触的列侬歌迷茱德一角的索菲娅·杜博劳斯基,同样演技纯朴自然而不失亮点,相比较《27章》中担当同一角色的问题女孩琳德赛·罗翰,可谓高下立见。
对于枪杀约翰·列侬这一人尽皆知的著名事件,影片能采用一种夸张却能引人更深层次思索的视角,这点尤为难能可贵,导演安德鲁·裴丁顿曾经表示,出现在这部影片中的所有对白,全部出自查普曼的采访、口供以及法庭记录,包括查普曼本人的歇斯底里在内,比如开庭受审时,查普曼大呼小叫、跳上跳下,并要求旁听者同他一起读一本他所喜欢的书的疯癫举动,都有着事实依据,导演裴丁顿有意把影片摆在一个没有夹杂任何个人判断情绪的角度,纯粹让事实说话,不惜以冒亿万列侬粉丝之不韪的危险,重新审视这一发生在近三十年前的悲剧。
在技术层面上,安德鲁·裴丁顿影片使用类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摇晃的镜头暗示着精神错乱,正如《神枪手之死》中“懦夫”罗伯特·福特渴望一战成名的心态,导演裴丁顿还描述了大众流行文化对查普曼此举的催化,比如在到达纽约后、刺杀事件发生之前,查普曼以《出租车司机》中的情节自励,《愤怒的公牛》等经典暴力电影的镜头拼贴,配上《普通人》的熟悉旋律,将观众带回当时的文化氛围,隐隐暗示着一个发人深思的结论——列侬被刺的悲剧也许并非是查普曼一人邪念所致,当时社会的造星潮流和人们盲目的狂热同样难辞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