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卖煤和运输,掘来第一桶金;依托央视春晚,不靠名气走穴;政府有请必到,人脉关系畅通;只投资电视剧,不动电影奶酪;投资教育产业,建立传媒集团……赵本山,是星光灿烂的艺人,更是精明无比的商人!他的生意经有哪些不同常人之处?
赵本山靠卖煤和运输掘得第一桶金(资料图)
煤炭起家
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莲花乡莲花村的赵本山,曾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离开农村,农村太苦了。”
当年,那个不到100口人的山村很穷,在赵本山的记忆中,“几乎没吃过整顿的饭”。
1987年,赵本山和潘长江搭档表演《瞎子观灯》时一炮走红,在沈阳演了五六百场。这一年,他终于调入了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得到了盼望已久的“铁饭碗”。
1993年,赵本山开始经营公司,主要做文化、广告、影视和煤炭。
据媒体报道,当时赵本山经营公司的盈利主要靠煤炭。在东北这个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谁都明白做煤炭生意就意味着财源滚滚。但赵本山究竟靠煤炭赚了多少钱,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赵本山周围的很多人,对此也都是讳莫如深。曾有和赵本山相熟的记者私下说:“赵本山希望艺术以外的东西媒体少报道。”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煤炭生意赚到的钱为赵本山玩转文化产业积累了必需的资金。煤炭和文化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在赵本山的“忽悠”下,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1997年的一天,赵本山和几个老板去二人转剧场看演出,几个老板非常喜欢,“光小费就给了几十万元”。
这一下子让赵本山找到了感觉:“这才是最宝贵的艺术,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而且,东北地区有着为数众多的二人转艺人,如果把这块资源开发出来,肯定大有市场。于是,赵本山又把二人转纳入了自己的产业。
文化老板
在演小品、拍电视剧之外,二人转成了赵本山最看重的事业。那时,他希望能在沈阳建立一所艺术学院,用于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将传统的东北二人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的想法立即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沈阳市政府特地拨出一块面积为300亩的土地,作为艺术学院的教育用地。
不少学校也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与赵本山合作。最后,他选择了辽宁大学,并成立了一个单独的艺术学院——本山艺术学院。
此后,赵本山还策划成立了本山文化传媒集团。2005年年初,赵本山把它升格为本山传媒集团,下设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影视基地(与艺术学院配套),以及实习基地。
对于集团的功能定位,赵本山认为:“本山传媒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公司,大家知道的二人转演出、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我拍的影视剧等,现在都属于这个范畴。大本营就在我的影视基地里。”
他所说的影视基地,位于沈阳市南郊的苏家屯。有权威人士称,这个号称花了赵本山8000多万元的影视基地,要不是政府特批,仅300亩土地的地皮价值就在7亿元以上。
赵本山的生意,从头到尾都由他自己掌控。从演员的培养,到最后的产品(影视剧和演出场所),形成了一条龙。
这个产业链的集约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如果把《刘老根》电视剧所创造的品牌价值用货币来衡量的话,据估计,仅“刘老根”商标的价值就在1000万元左右。
玩不转的足球
赵本山是一个铁杆球迷。但是,投资足球也成了赵本山多元化经营中唯一的败笔。
2005年6月8日,在文化产业屡试不爽的赵本山宣布进军体育产业,入主辽宁中誉俱乐部,当上了辽足董事长。为了拯救辽足,双方推出了9大合作方案,包括成立全国第一所足球大学;联合收购某台电视频道,开办体育文艺专业频道,并借此吸引投资,携手进军娱乐业等。但在6个月之后,这场形式大于内容的“联姻”即宣告破产。“足球太脏了,太闹心了。”曾经很有信心拯救辽足的赵本山最终发现。但他并不后悔,正如他上任之初所说的那样,“对于搞足球,无论结果怎样,我都决不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