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在国内舆论无意义的骂声中未能凭借提名金球影后的《艺伎回忆录》乘势入围奥斯卡影后;至于巩俐要拿《满城尽带黄金甲》攻影后、梁朝伟要拿《色,戒》攻影帝,则更像宣传参演影片的口号。虽然受惠于李安先生的谭盾、叶锦添等先行一步登顶,但神奇无比的他还是在《理智与情感》和《卧虎藏龙》两次失意后,于《断
臂山》处修成正果——可惜横空出世的《撞车》并没让李安完全笑到最后。
当然,相比之下还是张艺谋悲情,《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三次冲击最佳外语片只开花不结果,更不要提《十面埋伏》的最佳摄影和《黄金甲》的最佳服装设计。再加上同样惜败外语片奖的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此“申奥”在彼“申奥”已经实现的情况下,倍显艰难又似乎具有无穷的诱惑力。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怎样打动难攻不落的小金人,时值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夕,谨以此文留作纪念(几乎非高龄而不能赢的最佳男配角奖,因过分强调“敬老”,技术含量较低,恕我忽略)。
简单而言,有四类作品最容易捧走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分别是:
一、史实人物传记/经过润色的名人故事(雷打不动的本命王道)。
史实人物传记
本类的经典案例不胜枚举:《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教父》系列、《洛奇1》、《甘地传》、《莫扎特传》、《烈火战车》、《末代皇帝》、《勇敢的心》、《角斗士》、《美丽心灵》……。
他们之中有的才华横溢、有的胆识过人,有的躲进小楼成一统、有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不论伟人们的生涯特色导致电影归属于文艺小品或史诗巨制,那些在背后支撑着整盘棋的史实人物,始终是奥斯卡奖的中流砥柱。
二、以反战精神为内核的战争片(二战>一战、越战>其他战争)。
以反战精神为内核的战争片
本类中的“反纳粹作品”堪称当仁不让的代表。首先、战争故事能流传到“值得搬上银幕”的程度,多半有相应的史实名人在背后撑场,其中“全人类的浩劫”二战因其残酷惨烈、群英荟萃、年代未久的多重“优势”脱颖而出;其次,本类作品即便虚构,往往也比其他类型片的虚构内容更贴近真实的原形,与第一类王道最神似;另外、犹太裔会员在奥斯卡学院高居不下的比重,使反纳粹二战题材的人气首屈一指。
《西线无战事》、《卡萨布兰卡》、《黄金时代》、《乱世忠魂》、《桂河大桥》、《音乐之声》、《猎鹿人》、《野战排》、《辛德勒名单》、《英国病人》……,相信我遗漏的肯定比提到的还要多得多。
三、反映社会问题与时代现象的现实题材(逐步壮大的新兴王道)。
反映社会问题与时代现象的现实题材
随着好莱坞电影在上世纪中后期已基本攻陷欧洲、统治世界,热衷于母仪天下的小金人也开始注重按“映射真相的镜子”这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于是甄选的结果常常与评奖时的大环境密切关联。当然,想占卜眼光独到的学院最近正留心什么并不易——有时因精神或心理问题引发的犯罪现象,比前总统遇刺的秘闻更应聚焦;有时由于种族、宗教、文化各异而导致的冲突,胜过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同志群体的悲剧。
《码头风云》、《桃色公寓》、《西区故事》、《午夜牛郎》、《炎热的夜晚》、《法国贩毒网》、《飞越疯人院》、《克莱默夫妇》、《普通人》、《母女情深》、《沉默的羔羊》、《美国美人》、《撞车》……,自1950年以来,此类作品仿佛雨后春笋。
四、美国精神/移民开拓/关联《圣经》(暗藏玄机的潜在王道)。
美国精神/移民开拓题材
本类的无敌代表即《乱世佳人》,尽管该片几乎同时踩在上述的第一、二、三条王道上,但却就此埋下了第四条隐线。在宪法里从根本上禁止“政府设立宗教”的美国(旨在防止所谓“国教”的绝对权力出现而滋生腐败),主流的精神内核却堪称不折不扣的“基督教国家”。一方面,大约是受到“原教旨主义”思想的感召,美国人天生热衷于游历、冒险、拓荒,并努力(甚至不惜不择手段地)推销、传播其文明和文化;另一方面、历史尚不足“二百五”的美国,本来就是如假包换的“移民国家”。
在此基础上,从移民的先驱“清教徒”到后来的爱尔兰人、意大利人、犹太人,尽管各异但至少都读过《圣经》。于是,除去孕育美国精神/记载美国历史、描绘移民岁月/叙述开拓历险,借鉴《圣经》故事/包涵《圣经》隐喻/探讨《圣经》内容的作品同样不可小觑(即便是魔幻史诗或黑帮大片……)。
《青山翠谷》(就是他踢飞了《公民凯恩》!)、《走出非洲》、《为戴茜小姐开车》、《与狼共舞》、《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莎翁情史》、《芝加哥》、《指环王3:王者归来》、《百万宝贝》、《无间道风云》都是发现上述“潜规则”的高手。
……当然,这四大类的划分并不绝对。譬如《巴顿将军》显而易见身兼“传记+战争片”二职,而《教父》虽脱胎于阿方索·卡波尼(Alfonso
Capone,别称“Al
Capone”)的生平事迹却也跨界美国移民史。同理,成就马丁·斯科塞斯爷爷最终登顶的《无间道风云》,既有走私犯罪造成的新仇,又有移民后裔留下的旧恨。
而此前一年的《撞车》选在“天使之都”洛杉矶展开凡间人类彼此纠缠、相互倾轧的善恶群谱,将社会问题与美国精神巧妙融于一炉,又涉足移民问题乃至基督教的宽容、救赎,实在是大大的王道!!!至于再往前一年的《百万宝贝》,不仅探讨《圣经》中的大罪“自杀”(结局以“他杀”落幕……),说的还是美国移民史上最容易一夜成名的手段“拳击”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用爱尔兰系的老人与励志上位的女孩模拟父子关系,更通过一位非裔老拳击手作为旁白人物进行追述,……简直是一出“现代的神话”。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刚总结过的第四类。实际上,不仅是《无间道风云》和《撞车》体现出了美国精神或移民开拓,像《指环王3:王者归来》这样的票房大作也因《圣经》隐喻而从属其中。《指环》系列宛如正统的旧约,既存在善恶对立又不乏人与神的契约,而看似浅显的“勿骄勿贪”的道理,不仅是变形为魔幻史诗的“十戒”,更蕴含着对当代美国人(或者说政府!?)的种种行为的深刻批判。
……这么虚无缥缈也许让您看的一头雾水吧?那就挑更实际的说说。《泰坦尼克号》在挟辉煌商业成就的同时,留下了“移民美国并追求新生活”这张旧船票,所以豪华邮轮虽然沉没,小金人却恭请詹姆斯·卡梅隆坐进穷奢极欲的VIP舱。《莎翁情史》一方面有文学巨匠的杜撰野史保底,另一方面“居心叵测”地让莎翁梦寐以求的女人在结局奔向了新大陆的广阔天地——要问《拯救大斌瑞恩》缘何失蹄?怪只怪斯皮尔伯格大叔太老实,没使出《莎翁》这等路人皆知的拍马必杀技。
最后还需要解释一句,我并未将音乐/歌舞类的影片特别列出,原因是这些作品问鼎之时往往伴随着当年的剧情片大举不振(《芝加哥》除外)。由是,只有探讨种族问题的《西区故事》、在禁酒时代的黑暗都市《芝加哥》挣扎图存的蛇蝎美女、“反战反纳粹+史实名人”的《音乐之声》入选。
另外,虽说小金人不大禁得起载歌载舞的“诱惑”,但对喜剧绝对是铁面无私、毫无悲悯,迄今不过《一夜风流》、《汤姆·琼斯》、《骗中骗》、《安妮·霍尔》四部纯粹的喜剧有幸登顶。而自《安妮·霍尔》以来,愈发投向独立制片界怀抱的喜剧从此跟奥斯卡渐行渐远,甚至连喜剧出身的演员们也受尽殃及。当然,有说法认为家庭崩溃剧《美国美人》也堪称黑色幽默,……如果奥斯卡评委都按这种思维方式评审的话,那就真谈不上“排挤喜剧”了,因为在他们眼里实在是《欢乐满人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