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激烈爆破场面
每场爆破戏都标安全级别
之前事故由总制片人吴毅负责
之后重大战争场面专聘医生跟组
《
我的团长我的团》事故频发,成为这些天的新闻焦点。
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向来有很高的关注度,枪战、火烧、爆炸场面往往很吸引眼球。那么,银幕(荧屏)背后,战争场面究竟是怎么拍成的?
记者25日专访了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影视技术制作部主任(原烟火车间主任)李志祥。这位从业整整36年的资深烟火师为记者揭开了拍摄战争场面的技术内幕。
枪战 “血”装在避孕套里 危险指数:★★
场面:一枪,或者一梭子子弹,有人中弹了,胸前血如泉涌。这是怎么拍的?
揭秘:关键道具是血包和装在血包上的爆破装置。血包的材料有两种———塑料袋和避孕套,现在最通用的是后者。使用避孕套是因为它薄,有韧性,而且破了之后内部压力会自动将血“挤”出来,效果比较“震撼”。
爆破装置也有多种,北方比较常见的叫“药头”,大小跟两三个火柴头差不多,特点是爆破的力度大,而且不会飞出碎片,弱点则是不防潮。在南方拍戏,一般常用的爆破装置是胶管火药,力度小,安全性高,在手心爆炸都不会受伤,但是爆炸力道偏小,有时候烟火师已经引爆装置,演员却没有感觉,表情没跟上,只好重拍。每种爆破装置都根据爆破力量的不同,有型号之分。选用哪种,一看导演的口味有多“血腥”,二看演员的戏服是薄是厚。
场面:爆炸了,火蔓延到某人身上,那人大喊大叫,浑身冒火地满世界乱跑。
揭秘:最近李志祥给一个商家拍广告,其中一个镜头就是三个着火的人从爆炸的车里跑出来。浑身火烧场面很危险,必须穿防护服,连脸部都要戴防护套———因此这种戏最好在黄昏的时候拍,因为大白天光线强,容易穿帮。如果拍局部火烧,如手臂着火,那么只要涂点防护油就能搞定了。现在的电影,对镜头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候烟火师为了追求真实感,给演员用很薄的脸部防护套,结果就会造成烧伤。据说这种情况在香港业界比较常见。
烟火师揭秘 战争镜头拍摄内幕
场面:一个手榴弹或榴弹炮飞到战壕前,“砰”的一声爆炸了,火光尘土冲天,或者军人在战场上勇敢地冲锋,他的身后和身边不断火光四起。
揭秘:战争用的是军用炸药,拍戏则多用专门的软性炸药,破坏力小得多。军用炸药有时也用在影视作品中,但只用在庞大的爆炸场面,一定不能有演员在场。
爆炸难免射出异物,为了减少伤害性,道具炸弹的外壳多数是泡沫做的,里面再填充些土灰,制造爆炸后尘土满天飞的效果。普通道具手榴弹的威力其实很小,演员距离半米都没问题,顶多觉得自己的裤子被风吹了一下。假如炸弹中加了土灰等,人就得走开三四米,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抛射物误伤眼睛。很多人都以为爆炸是烟火师用遥控器操作的,其实不是,因为现在的通讯工具太多,很容易干扰信号,引起误爆,线控才更安全。
假如烟火师违规操作,用金属来做炸弹的外壳,演员或烟火师自己就很容易被炸伤。还有,一些大场面需要几十个爆点,演员假如不按线路走,穿过爆点时也会致险。
场面:炸弹爆炸,胳膊和大腿乱飞……大片《集结号》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
揭秘:那些胳膊和大腿当然不是演员的,它们属于特制人偶。李志祥认真地研究了《集结号》中的爆炸场面,还请教了该片来自韩国的烟火师,发现其中便用了不少这样的招数。据说,《集结号》总共订了120具人偶,姿态各异———有的是侧身的,有的好似在走动,有的则正在弯腰。拍摄的时候,先让演员到位,做好动作,再叫演员走开,让穿了同样戏服的人偶以同样姿势“站”过去,然后引爆炸药,把人偶炸飞。人偶都是空心的,假如需要特写手臂炸断的镜头,那就在手臂的内部“加料”。爆炸后,再切换成演员的镜头。
场面:一座房子爆炸,人从里面飞跑出来,房子就塌在他身后。
揭秘:如果是大型建筑爆炸,从费用和危险度来考虑,基本只可能用模型或电脑特技。只有一种情况例外———这座房子正好要拆,好莱坞就有这样的例子,拍电影,顺便拆房子。一般真爆破的,只可能是结构简单的小土房,或者道具师搭建的道具房。
拍摄建筑物爆炸场面,所需的炸药量相当大,而且必须是军用炸药,因此一定不能有演员在场。那么,影视剧中那些场面是怎么拍出来的呢?李志祥透露了一个常用技巧:“先拍房子的爆炸场面,再拍人跑动的镜头,再拍一次爆炸,用二次曝光将几个镜头叠起来,效果看上去就像人和爆炸的房子在一个场景。”让房子在爆炸后倒塌,也有技巧———这里锯掉一点,那里抽掉一些,甚至把房子拉倒。 据《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