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导演俞钟(左)和制片人文隽(右) 早报记者 史训锋 图
八年拍一部电影,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前任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在2001年《我的兄弟姐妹》票房大卖后,迅速着手展开了这样一个计划——用胶片记录一个女孩11岁到18岁的成长经历。昨日,《成长》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举行了首次记者会。监制文隽、导演俞钟以及片中主演出席。吴思远、陈可辛两位香港知名电影人也赶来捧场。
陈可辛昨日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个导演,我很想这样拍电影。可以用那么多年的时间去记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成长。在这样的电影里,‘时间’就是明星。像《成长》这样的电影,不会像国产大片那样,对电影工业的发展起到什么影响,但它是不可缺少的‘艺术电影’,永远在踢主流电影的屁股,为主流电影提供各种新的拍摄角度。”据《成长》的导演俞钟介绍,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剧组每年都会开工15天,“由我去跟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然后再创作剧本。我就让生活来当编剧,记录他们的初恋、初吻、学业、友情和青春叛逆。通过人的成长,反映时代的变迁,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成长。像非典、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事件,在电影里都有反映。”在制片人文隽的口中,《成长》还是一部暗合奥运主题的电影。“小雪(女主角)的11岁生日那天正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而她18岁的时候正是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们拍摄的就是这八年。”(记者 刘嘉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