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天气预报》新晋主持人王蓝一
央视《新闻联播》后播出的《天气预报》已有27年历史,昨晚保持11年不变的由宋英杰、赵红艳、裴新华、杨丹组成的主持人阵容被打破。经过几个月的打造和磨炼,主持人王蓝一率先亮相昨晚的《天气预报(听歌)》,此外冯殊也将随后加入《天气预报》主持行列。6月24日下午,在王蓝一首次出镜《天气预报》前27小时,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记者:能谈谈你的主持人经历吗?
王蓝一: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辽宁电视台青少部应聘主持人,从此便开始了与电视的不解之缘;1999年1月又应聘到辽宁卫视做天气预报主持人;2000年9月,我考进北京广播学院进修播音;一年后的夏天,央视10套开播,由中央气象台制作的《今日气象》节目招聘,我便“闯”进了国家气象中心,成为《今日气象》的出镜主持人、记者、编导;2002年1月底旅游卫视开播,我担任了《旅游气象站》节目的撰稿和主持人。
记者:为什么说是“闯”进来的呢?
王蓝一:我当时无意中看到《中国广播电视报》上登载的央视10套开播,由中央气象台制作的《今日气象》节目招聘,但要求有北京户口,可我没有,管不了那么多,我便“闯”进去应聘,幸运地开始了我在《今日气象》的主持人工作。
记者:你能详细谈谈“北漂”的那段经历吗?
王蓝一:其实我2000年就来到北京了,来之前有两个选择——学声乐或到电视台工作。来北京完全是我在当地电视台工作的姐姐影响的,她鼓励我到北京闯一闯。在北广进修后很闲也很穷,没找到工作,一直处于等待状态,我和朋友租住在北京西南面很偏远的一个社区,家里甚至没有电视,我当时总捧着一本《读者》合订本,这本书是我当时的精神支柱。那时候,家里人经常劝我回家,但我怕离开后再也回不来了,觉得哪怕徒劳地等待也是一种坚持。
闯入者
气象人
记者:有人说气象节目主持人只要准确清晰地播报信息就够了,而有人认为若有气象专业背景将会使播报更专业,你怎么看?
王蓝一:我同意后者的观点。就现在的节目形式来讲,今后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只多不少。我的理解是,天气预报主持人不应只局限于信息的简单传播,主持人要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内有一个话语权,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话语权要言之有物,就必须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做到这些唯一的途径就是知识积累。我对我自己的定位是——不仅是气象节目主持人,而是电视气象人。我不可能像宋英杰老师一样再回学校系统地学习气象知识,我能做的就是尽力通过其他方式学习气象及其他知识。在中国,电视与气象的结合还是新鲜事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我能成为其中的一个推动者。
记者:你是否认为《天气预报》1分40秒的时间太短了?在这个空间里你如何发挥你的特点和风格?
王蓝一:任何一种类型的主持人都需要厚积薄发,当你能够了然于胸时就是底气很足的时候,证明你有思想和储备。而对于气象节目主持人,我认为不要过于展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这是一档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性节目,主持人是隐藏在节目中的,让人记住节目而不是主持人。对于气象节目主持,在很多人印象里认为是单一的,但其实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传达出足够丰富的信息,并配合优美的肢体语言做人性化的播报,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记者:你希望自己的主持风格是什么?
王蓝一:我希望观众能感受到的是清新、亲切,希望自己是润物细无声地去渗透,不过于张扬;或者是像午后的一阵微风。我想,技巧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会因为真诚而自然流露出来。 新报记者 曹文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