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小S两次生产是你们的最大危机么?
孙乐欣:哈哈,我们总共就两个主持人,主持人生孩子,这个冲击是好的,会促使我们做改变,主持人也喜欢挑战。庆幸的是,生孩子并没造成反效果,反而帮助了节目,我想《康熙》最大的难题是这两个人都不主持了。
南都周刊:你们从来没想过干脆也趁机休息?
孙乐欣:我的观念是如果节目停了就不会再开,一定要保留生命力存在,这最重要。迄今为止,我们从来没想过休息,也没听过长官让节目停掉的声音。
南都周刊:小S第一次生孩子,代班主持人频频更换,第二次则固定给Selina,找谁代班很头痛吗?
孙乐欣:没有任何女艺人是可被取代的,更何况是小S,我们只是想要塑造新的角色,如果把焦点放在这个上面,就比取代容易得多。像后来我们就是创作新角色,再加入陈汉典,新组合既简单又有了生命力。
康永能把陌生的事情变亲切
制作人连宠物杂志都看以备不时之需
《康熙来了》带动了台湾谈话类节目风潮,“康熙”之后,同类型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搭配的谈话节目就有吴宗宪、刘真的《爱上九点半》,陶晶莹、王文华的《桃色蛋白质》、谢震武、吴淡如的《今晚谁当家》数档。时至今日,台湾的谈话类节目几乎取代了游戏表演型节目,不少流行的游戏节目主持人、制作人还成为谈话节目的座上宾。而《康熙》本身也从追求奇怪性话题演变成如今的百货公司:“以年轻女性观众为主体,会特别照顾她们的兴趣爱好。”从单纯的嘉宾访谈到如今观众能看到女艺人穿睡衣来、卸妆了、打开手袋接受检查等等,这都是新单元。
南都周刊:在《康熙》之前,台湾是有谈话性节目的,为何是康熙红了?
孙乐欣:没错,当时谈话类节目在台湾并不风行,但我们发现,在国外,寿命长久的节目都是谈话性质的。我们刚开始操作时目标很鲜明,就是要找一些符合“奇怪十点钟”宗旨的人或事跟观众分享,但这可遇不可求,究竟能找到多少?时间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三不五时我们还是会做这样的内容,但节目要求新求变,现在的康熙是个包罗万象的百货公司,你什么都看得到。
南都周刊:《康熙》到底经历了哪些转变?
孙乐欣:从一个大家连内容都不清楚的节目变成大众能接受的节目,这是唯一的转变。观众最开始排斥,因为他们根本不晓得这个节目在干嘛,名字怪里怪气,内容也怪,但这也是蔡康永厉害的地方,他可以把一件陌生的事情变得亲切,他有这个本领。
南都周刊:那么多谈话类节目,《康熙来了》怎么立于不败?
孙乐欣:娱乐圈其实还是最讲包装的,这种桥段是抄不来的。《康熙来了》是即兴性的谈话节目,看的是不同的人,注重的是潮流综艺,节目最难的部分是创意,又要流行,又要大众接受,这个尺度最难拿捏。像我们三个制作人,伟忠哥,詹哥(詹仁雄)和我都是帮节目想要做的主题,然后分别讨论执行的可能性,至于创意如何来?就是多看电视多看杂志,基本上市面上有发行的杂志我都会看,因为这个节目属性要跟潮流做很大程度的结合,不管是服装、还是宠物,家居的,多看肯定有帮助,不晓得何时就能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