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39中,一所十分特殊的学校。有人统计过,该校培养出的著名影星,包括唐国强、倪萍、陈好,先后有七八十人之多,一度成为引人注目的“39中现象”。
而其中的倪萍,从青涩女孩变身大明星,离不开当时在39中任教的王崇修老师的精心培育。
倪萍恩师当年是童星
一个海风徐徐的午后,《金鹰报》记者敲开了王老师的家门。
“我在青岛包头路小学读三年级时,就在音乐剧《积极生产》里饰演一个工人老焦;读五年级时,在小话剧《土地还家》里演‘妈妈’;上六年级时,演一个归国志愿军女护士,给全校师生作演讲;后来在话剧《做一个好队员》里,替一位生病的演员当‘妈妈’,尽管每次演出都是被‘逼迫’着上的,但十分过瘾!”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学校的文艺活动十分丰富。1964年,由王崇修编剧的话剧《十四五岁的时候》,获得了青岛市大、中学校文娱汇演优秀节目奖。自编、自导、自演的经验,给日后王老师的教学带去了很多灵感。就在那时,王老师调去青岛39中,组建了话剧队,也担任了倪萍的指导老师。
曾把导演当坏人,拒绝演戏
倪萍是王崇修老师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说起倪萍,王老师的话闸子一下就打开了。 “当年39中学曾经组织过一个庞大的文艺宣传队,我担任宣传队指导员。”
倪萍是在宣传队最鼎盛的时候加入的,那是1976年,倪萍转学来到青岛39中读初三。那时她叫刘萍,17岁那年考上山东艺术学校后,才跟随母亲改姓倪。在学校的一次汇报演出中,担任团支部书记的倪萍带着班上的合唱团站在舞台上,举止落落大方,俨然一个小老师。唯一的遗憾,因为个子太高,倪萍并没有参加演出,但倪萍高挑的身材、超凡的气质和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深深地吸引了王崇修老师。
演出结束后,王老师找到倪萍问:“你愿意加入话剧队和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吗?”没想到倪萍拒绝了。原来,倪萍心里有“阴影”。有一次,倪萍在学校运动场玩,突然有两个大胡子走过来说她长得很漂亮,想请她演戏。年幼的倪萍哪懂演戏是怎么回事,一门心思只知道读书的她还以为碰到坏人了,吓得一口气奔回了教室。后来,王老师了解到,当时确实有个剧组在青岛拍戏,导演在学校物色演员,没想到闹出这样一个小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