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长达140分钟的黑非洲影片,在沉闷的作家电影已经让人们体力和理解力都疲惫的时候,很难吸引人们更多的注意力和耐心。这也是为什么,威尼斯影展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这部参赛片在放映途中,会有很多人中途退场。幸运的是,在同事的极力推荐下,我保持耐心坚持到最后一刻,于是,完整地享受到这部史诗般宏伟的埃塞俄比亚巨制带给你的美感和激情。
《泰莎》是埃塞俄比亚著名导演海尔-格里玛的最新作品。海尔-格里玛的父亲是作家和制片人,父母擅长讲故事的优点深深影响了导演的成长道路。在美国完成求学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导演艺术生涯。出生地黑非洲,是他摄像机忠实的背景,同时也给世界电影画册增添了一道罕见的风景。
《泰莎》讲述了黑非洲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道路上,尤其是一次次面对历史上的政治动荡对国家民族的反思。主人公安柏柏在原东德学习医学,在埃塞俄比亚发生变革推翻旧君主制的时候,他和同伴满怀激情的回到祖国,一心想将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祖国人民的健康建设。但是,回到祖国,一切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知识分子成为政治斗争和派系武力争执的利用对象。在这场丧失了人性和社会意识的疯狂大革命中,安柏柏最亲近的朋友也成为斗争的牺牲品。但是他的噩梦远没有结束。安柏柏被政府强派到德国进行间谍活动,在东德本国的政治变革中遭到暴打,几乎丢掉性命。
身心伤痕累累的安柏柏回到家乡的小山村,在母亲身边消极休养。满腹学问和抱负,面对现实他却感觉到如此无力和软弱,即便是所学的医学知识也没有条件付诸实施,医治村里的病人。沉重的往事也变成夜夜噩梦纠缠着他,安柏柏只能靠对童年的追忆来逃避现实。直到一天,一位哲人的解梦,让他终于对现实和自己恍然彻悟,在女儿诞生的啼哭里,他找到了前进道路的方向和内心的平静。在这片出生、也许将是他终结余生之地,安柏柏心情平静,快乐地投入到做一名小学教师的工作中,引导那些争大双眼对未来充满饥渴的孩子们去找寻新的世界。
《泰莎》是埃塞俄比亚几十年动乱历史的一幅写生画,同时融入了导演海尔-格里玛个人的经验和反思。他将这部影片献给母亲姐妹和自己出生的土地。受过西方教育的非洲知识份子报国无门,面对复杂的历史环境孤立无助的精神状态,借助主人公安柏柏的经历和感慨,给我们打开一扇从来没有看到的壮观史诗画面。影片拍摄从埃塞俄比亚辗转德国,因为资金缺乏, 从筹备到最后制作完成前后经历了4年时间。影片实际拍摄时间在埃塞俄比亚仅有8周,在德国更是紧缩到几天时间。但是剪辑和混音等后期制作,却花费了超过一年的时间。
《泰莎》讲述的是对一个民族发展的反省,同时也是一个知识份子的自我寻找和确认。非洲壮观的自然风景,古老的充满原始风情的部落生活,洋溢着喜悦和幽默的民族歌谣,从画面到音乐再到叙事,无不可以用完美形容。这不仅是埃塞俄比亚,同时是一首关于整个非洲的史诗般绚丽的画卷,悲壮而不悲观。
导演将非洲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看完影片,我们则将希望寄托在这部影片身上。 至今为止,这是今年萧条的威尼斯影展我看到的质量最高、也是冲金最有分量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