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10月20日,两岸三地华语电影趋势及人才培育研讨会在台湾举行。北艺大电影所所长焦雄屏主持,朱延平导演、李道明教授、北京电影学院(blog)郑洞天导演、钟大丰教授及香港演艺学院黎子俭导演针对在台湾地区赢得高票房的电影《海角七号》展开热烈讨论。
郑洞天:高票房源于情感宣泄
北京电影学院的郑洞天导演首先表示,看完《海角七号》这部电影之后,觉得特别感动的是现在的台湾导演可以拍这样一部和普通老百姓情感沟通的影片,同时作品本身又有很高的表现素质。自己在观赏《海角七号》的当晚,正好也是谢晋导演去世的前后,这两件事让他想了很久,觉得电影人除了自己的职业之外,每个人都应该有个责任让景气好转起来,而这个根本问题,就是电影应和观众的现实层面需求结合起来。郑洞天导演还提到《海角七号》大卖的核心并不是台湾观众没看过这类喜剧或是风土民情,归结到最后其实是一个情感宣泄,因为“所有被瞧不起的小人物,都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舒展”。
黎子俭:导演设计聪明
香港的黎子俭导演则表示他看到《海角七号》导演一些聪明的设计,像是以爱情故事来巧妙包装,但最让他感动的还是背后和历史及情感有关的东西。北艺大电影所的李道明教授则指出《海角七号》的火红现象也许不只电复印件身,还有社会情绪的整体影响,必须分析清楚。
朱延平:台湾电影要扩展自己的市场
研讨会中大家也针对《海角七号》热潮的后续发展提出不同看法。朱延平导演提出了一个问题:“《海角七号》的成功是一个常态吗?或只是中彩票?”,他指出台湾电影卖钱是件好事,但那是过年;做电影是要过日子,需要每天都好,所以台湾电影要扩展自己的市场,两岸三地和华语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并鼓励在场的年轻电影人不要做太地域性的东西,应该要尽力把作品给推展出去。
钟大丰:《海角七号》的成功不能复制
钟大丰教授则是以电影史的角度切入,认为《海角七号》在台湾会复制一定程度的延续效益,但绝不可能再复制另一个同样的成功,下一部卖座片一定是另一个全新的东西。李道明教授进一步指出目前可能是台湾电影最好也是最坏的时机,因为《海角七号》的成功打开了局面,让更多人有机会去拍电影;不过怕的是许多人只是依循公式,试图寻找赚钱的元素,这样的作品就不够诚实,也很难打动人。
郑洞天:一两年内不会再有电影大卖四亿
郑洞天导演表示这一两年内不会再有另一部大卖四亿的作品,因为这不符合市场规律;而且今后如果还有“海角八号”、“海角九号”的系列作品,也不会再取得这么大的成功。郑导还开玩笑地表示,如果情感宣泄真的是《海角七号》成功大卖的主要核心,那么“海角一红,所有拍悲剧的人都应该心中窃喜,因为下部大卖的片子将会是另一部《无言的山丘》”,因为情感宣泄不仅只一种方式,除了笑还有哭,而中国人的笑其实也是自嘲。
朱延平:美商系统垄断电影院是畸形生态
朱延平另外表示《海角七号》卖座之后,让其它人又重新注意台湾这块市场,像是香港电影发展局即将来访台湾,因为《海角七号》的成功又唤起大家对以前美好时代的回忆,重新发现台湾原来蕴含了如此大的商机;但他也同时希望有关单位能够注意美商系统垄断电影院的畸形生态,因为台湾电影这几年来除了好莱坞电影之外,全都卖座惨淡,就连一些诸如《海角七号》、《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及《向左走向右走》的卖钱国片,也都是透过美商八大发行,至于其它像是《夜宴》、《天下无贼》等非好莱坞系统的好片,也都卖座不好。
黎子俭:年轻影人应坚持自己的路线
香港的黎子俭导演提到他透过易智言导演等人得知魏德盛拍片的一些情况,他最大的感受是魏德圣在拍这部电影时一定是很辛苦的,而且也不知道这部影片会不会赚钱,而背后支持他持续下去的是对电影的热爱,坚持与热爱对电影人来说非常重要。与会的教授及导演们并鼓励在场年轻电影人不要盲目跟随风潮,而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路线,了解自己的长处,面对市场寻找自己的基点再进行创新,然后再创造新的电影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