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为忠
把长篇小说搬上屏幕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一条成功之路,无论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青春之歌》、《红旗谱》、《林海雪原》,还是如今的《历史的天空》、《亮剑》、《围城》,都深受观众欢迎。这个创作传统正在延续,并弥补了原创影视剧本薄弱的缺陷。
日前,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获得大奖的四部作品中,麦家创作的《暗算》早已被搬上荧屏,电视剧的成功也扩大了原创小说的销路。据媒体报道,除了《暗算》,销得比较好的还有贾平凹的《秦腔》,其余两部则销售业绩平平,这种文学奖的评选与市场选择的并不对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从《暗算》的成功例子也开拓了我们的思路,长篇小说成影视剧本,这种二度创作可以提升原著的影响力,由此想到了陕西作家贾平凹和陕西导演张艺谋。
从书名《秦腔》想到了陕西的地方戏秦腔。秦腔是陕西文化的符号,音调高亢、激越,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中的土地培育了秦腔这朵深受陕西人民特别是农民兄弟喜爱的戏曲奇葩。小说《秦腔》借用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秦腔,赋予它成为小说中一种民间文化载体的意义,同时利用这一传统文化的表征,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和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抒发了对故乡的一腔热情。张艺谋是陕西人,在他的身上以及创作的影片中就浸染着浓郁的西北这块土地的文化气息,张艺谋说过,他是农民的儿子,是陕北这块土地养育了他,所以在影片《老井》中,他的一次本色出演就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称号。正因为有了这样深厚的文化情结,在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他有了运用秦腔来反映悠久的中华文化的想法。
在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后,作为总导演的张艺谋的下一步电影计划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据说,这部小说阅读起来有点费劲,由此,我倒有一个建议,张艺谋可以在影坛“吼”一“吼”《秦腔》,《秦腔》真的能够搬上银幕,既丰富了电影创作的题材,也扩大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影响力,两个陕西汉子的合作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