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叹小竹
一
轻易不看电视剧,中国的电视剧十部有九部半属于垃圾产品,只能给那些不在乎营养和卫生的人去看,就像街边的麻辣烫一样,绝度的垃圾食品,但饕餮者众;而我选择看的,则是经过斟酌考虑的----当然,它本身也能是垃圾产品,谁都有走眼的时候。
说实话,这类家庭题材的片子倒是我喜欢的类型之一,《金婚》《中国式离婚》等都是很有思想性的片子。而事实上,中国家庭剧的起点是相当不错的,早年的《渴望》《篱笆女人和狗》,无论从艺术性还是从故事性上,都是里程碑式的。但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受众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的电视剧却进入了一个衰退期----艺术上的衰退期。昨天晚上收藏名家马未都先生说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每当我看到哪个行业的颓势,我就会抽身出来做其他的事情去。”这早年马先生做的是文学编辑,和王朔刘震云他们是一伙的,感觉文学不行了,后转身去做影视,和冯小刚等又成了同僚,《编辑部的故事》就是他的作品,那个年代正是中国电视剧艺术性最原始但也是最高的时候,3年后,马先生离开影视圈投身收藏界。按照马先生的意思,这电视剧是进入颓势了。果真如此。
数量的庞大无法掩饰思想上的空洞,就像浓艳的妆容绚丽的衣服救不了一个女人的气质缺陷一样。在8月份举行的“剧变中国----中国电视剧改革开放30年”论坛上,公布的我国电视剧的“年产量”已达到了13840集。这个数字直接让我想起的不是百花齐放,而是蚂蝗遍野。导演尤小刚说,这是对中国资源的一种掠夺性的破坏。这是一个大话题,可以作为一个影视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而我想说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诞生了很多暴发户,其中有很多在中国的电视剧行业,财色酒气,形同走尸。
二
《马文的战争》的集数才24集,这个数字倒疑似不是暴发户。但不是所有的矮子都是精品,梅德韦杰夫、萨科奇和潘长江只是少数。应该说,这个片子找了一个不错的点:一对离婚的夫妻还住在一套房子里,双方都在不断地带人进来,矛盾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加上林永健、宋丹丹这一对活宝,让这个片子早早地打上了“喜剧”的烙印。如果按照喜剧风格拍下去,这片子倒能出不少彩。但我估计是导演在开机的时候,脑子突然被摄影机给砸着了,也想艺术一把了,于是在前几集的幽默轻松过后,直接成了沉重压抑的伦理剧、荒诞剧,最后索性成了悲情剧。这让我想起来一个用来形容人的词语:精神分裂。
是的,《马文的战争》精神分裂了。这不但体现在故事的格调是不统一的,还体现在剧中人物的性格也都过于为了故事而模型化。林永健扮演的马文守身如玉洁身自好,宋丹丹的杨欣固执幼稚,李崇霄的李义狭隘懦弱,夏立薪的李芹单纯大方,而佟悦的宋明索性就是个没用的花瓶,不得不说的还有董博文扮演的马虎,这个在《看上去很美》里有着惊人表演能力的孩子,却被弄成了一个机械般说着大人话的角色,甚假甚虚。
还有精神分裂的一点,那就是片子中人物的关系。概括一下:杨欣是马文的前妻,李义是杨欣现在的老公,李芹是李义的姐姐,李芹是是马文的女朋友,李芹是王大飞前妻,宗平是王大飞的客户,王大飞的妻子是杨荣,杨荣是李义的前妻……乱了吧?其实,把这个关系放在一个小环境里也很清楚。但是这种关系放在一个小环境里,那就只能用精神分裂来形容了。当然,精神分裂这个词有些严重了,换个词呢,那就是矫情,或者说是不可理喻。
精神分裂,矫情,不可理喻,如果有一天,家庭关系能发展到这种地步,真是一种悲剧了。但在最后一集,这些人似乎要把复杂的关系进行复位,于是,马文和杨欣开始有和好的迹象……复位还是不复位?没有答案。这种恶俗的结局手法,似乎预示着还有续集……
还是别拍了。让宋丹丹和林永健这两个好演员拍点实在的东西去吧。多说一句啊,宋大姐从几个月前就嚷嚷着不死活不上春晚,难道就是省下时间拍这种片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