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温暖了我们的心灵”,好像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自2002年以来的年终岁末,每年能会有的一次终极追问。
《艺术人生》的年度大戏特别节目《温暖》,作为年终盘点节目,始终从一种人文情怀的角度,以一种人文情愫的温度,梳理着我们繁杂生活的思绪,让我们更多发现继续行进的勇气、信心和生活弥足珍惜的理由。
2008年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印象鲜明的,都是不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这一年的悲欣家国、风雨岁月的事件,不但让我们经受了考验,也让我们懂得了面对,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凝聚与厚积薄发的力量。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一直坚信那道内心的彩虹,相信涌流不止的温暖…所以,今年的《温暖》再度启程,“温暖传递”一如既往。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的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它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彼此懂得的互相关怀。”少女的朗诵,温情洋溢而精神饱满,与众不同的开场,就这样拉开了《温暖2008》的序幕。泰戈尔在诗中写道:“拿出你的灯来”。《艺术人生》今年采用发表演讲的电视形态,特别邀请到白岩松、于丹、濮存昕、姜昆、马未都、魏明伦、张继刚、康洪雷八位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人物现场说法,依然以“2008是什么温暖了我们的心灵”为主题,请他们拿出心中温暖的灯,与我们共同分享这一年来的难忘,体恤温暖,探寻中国人在和平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喷薄而出的当代精神,在这个寒流频至的冬天,求索一种人文价值,带来一些藉慰的温暖。
当我们再次相聚在这样一个温情洋溢、暖意浓郁的舞台上,我们没有忘记,我们在话语中倾听和感受,开启一扇扇记忆之门,点亮一盏盏希望之灯。
在自己的诉说中、在彼此的对话里,在别人的故事间,传递温暖,体悟记忆。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支撑着我们不离不弃的坚守,也总有一盏温暖的灯为我们的前行照亮未来的路。
白岩松:家是幸福,温暖更幸福
白岩松作为新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这一年当中,亲身经历了很多我们只能作为见证者的事件、事情,当他说到2008年的感动和温暖感受时,似乎总也有讲不完的话。‘这一年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写入历史。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震撼了我们的心。换一个角度说吧,正是因为一系列的事件对我们心灵的震撼,这一年才可以载入我们的历史。’
白岩松选择的关键词是幸福,更多表达出来的却是家,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体验到家和背后更多的含义。‘2008年几乎所有的事情,最后都容易让我想到回家。’在现场演讲的时候,刚刚进入40岁的白岩松颇有感怀,按照白岩松自己的说法,四十岁的他对荣誉和灾难、对家和事业,有了越来越多的一份思考。在现场他还在与朱军的对话中表明了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舍我其谁的勇气。
但在简短而精彩的演讲中,他说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关于“家”和“回家”。他说到冰冻雪灾时对回家过年的渴望,甚至徒步回家的经历。他说到神七英雄安全着陆、顺利返回的时刻,那一瞬间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几乎所有人都在想他们回来(家)了。他说到汶川震灾那么多人失去家园的伤痛和齐心重建家园的坚强,他说到地震灾后映秀小学学生黄思语的故事。他说到因为一个可以渡过的金融危机许多人改变了的生活轨迹,他说到许多人因此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有了对曾经因忙碌而忽视亲情的反思…
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总有那些被司空见惯的的幸福,一直都守候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平常或者显得平淡的日子里,被忽略了、不在乎了而已。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提醒自己,家不是那个每天可以回去的地方,家其实是要有爱、有亲情、有思念、有希望。为了一个希望,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尽心尽责彼此守护,不离不弃。由小及大,从家到国,家从来就是温暖的根、温暖的源泉,温暖的起始和终结。
于丹:有一种温暖叫信念
在《百家讲坛》上她是一位口若悬河的学者,在北师大她是一位不乏童心的教授,在社会中她是一位印象干练的名人,在地震灾区她是一位爱心志愿者,在生活中她是一位慈爱母亲…
这位在不同角色中自由转换的于丹老师在温暖现场是用“信念”来诠释2008年温暖和感动的。于丹一上场就讲述了她第一次去西藏在大昭寺时了解到的一个故事: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每天总要到供着金色小观音的角落里静静的看会儿再走。他们之所以这样执着,之所以偏偏对这样一个金色小观音佛像念念不忘,是因为金色小观音像是夫妇俩为了纪念过世的女儿而倾尽家财捐赠给寺庙的。
说起这个故事来,于丹有些激动不已。“我的脑子一直在记着那尊小小的金观音,它的那种美丽和安详,那个佛像的脸上能够让我看到一个八岁女孩的笑容,我想那是一种人间的涅槃,那是一种人间的永生,父母心中的苍凉可以在这上面得到安慰,他们在凝视小小的观音像的时候,觉得他们的孩子会比他们的生命更长久…见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也需要一种转化。”
于丹随后又讲起了北川中学的校长刘亚春与殉难儿子之间的故事,再次用“信念”为我们生动诠释了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