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
十几年前,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农民演员赵本山,把乡间的笑声带上了受国人瞩目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使辽北小品这一带着原生态的幽默诙谐和泥土芳香的新鲜艺术样式,跻身于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并在瞬间博得全国电视观众的满堂喝彩。
毋庸置疑,喜剧笑星赵本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国人最多笑声和掌声的小品演员,甚至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卓别林”。
著名学者、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先生以一个戏剧理论专家的挑剔和独到眼光,将其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赵本山身上。
12年前,他曾说过,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12年之后的今天,他说:“赵本山的确是个大艺术家,今天他的表演更加炉火纯青。12年前被我们惊叹的艺术家,12年后成为被全国人民惊叹的艺术家。”
最近在铁岭召开了全国第二次赵本山小品艺术研讨会,会上,余秋雨先生给予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以极高的评价:好多艺术家都是由民间产生,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他在刚刚出名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感觉。我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文化名人,由每一个文化的起点出发,不断地提升、提升,然后他和他生活的那块土地上的文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小品剧作家崔凯告诉记者:“1990年第一次赵本山小品艺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大家都没有想到余秋雨先生真能应邀到会,那次是他第一次看到赵本山表演小品,评价很高,当时我建议让赵本山去上海戏剧学院进修一下,余秋雨先生连忙说,万万使不得,上戏每年培养出上千名学生,但培养不出来赵本山,赵本山不是需要到戏剧学院进修的问题,相反他应该是戏剧学院教授研究的对象。”
余秋雨不是北方人,但他对北方文化的理解却是那么地深刻:赵本山把东北人的苦难变成了笑声,苦中作乐是一种境界;中国人的苦难太久、太久了,人们是多么地需要笑声啊。这诗一般的语言是余秋雨用来形容东北小品和二人转的。“有些人以为只有外国文化是文化,我们脚下的都不是文化。文化艺术如果达到更高境界,回过头来,是需要这些东西的,立足本土的文化在现代文化研究上是至高的标准,文化的回归趋势,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自我确认。我脚踩的土地很美,我脚踩的土地也可以给我鲜花,而不需要从荷兰买来。”
真正的大作品一定在乱石嶙峋的海滨,而不是大理石修过的海滨;真正的大海一定有好多泥沙,真正的民间艺术也可以有泥沙。余秋雨认为,赵本山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这是一个远远超出许多理论家思考之外的问题,过去的文艺理论没有哪一章哪一节能解释得了赵本山现象,这个艺术现象将会被以后的理论工作者去研究和总结。
余秋雨说,我很早就接受了西方的接受美学,这个观念对我根深蒂固。“被接受”状态就是一个标准,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看待赵本山现象,许多问题就有了答案。中央电视台现在懂了,评判栏目的标准是收视率,这比任何奖项都重要。对于许多演员来说,春节晚会那天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那天晚上的考验是很残酷的,被接受与不被接受都在那天晚上。赵本山现象处于一个非常宏大的接受状态,全国几亿人、长达十余年地需要和喜欢赵本山小品,如果漠视这一点的话,是对审美现实的拒绝,那就很难研究美学和艺术了。人们把那天的情感都放在那儿了,如果你不承认赵本山,就是在说,中国几亿观众那天晚上快乐错了?现在很难找到连续多年受到这么多人欢迎的演员了。赵本山为中国人那么长时间地接受,构成了中国人当代的心理审美史,经受了这种考验,还不 是大艺术家的话,什么样才是大艺术家?大艺术家何年何月能产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