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界,“中戏”、“上戏”、“北电”呈三足鼎立之势,其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人称“明星摇篮”。近年来这三所学校艺术考试持续升温,报考人数屡创新高。在北电,表演专业一直被认为是最难考的专业,虽然今年的招生人数由往年的30人增加到75人,报名人数却高达4234人,淘汰率为98.2%。即便知道面临着如此残酷的竞争,可那些怀揣着明星梦想的俊男靓女们,仍不远万里,从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怀着明星梦挤上这座独木桥。
中戏北电考取比例40:1
在所有艺考专业中,表演专业最具吸引力,也是历年“艺考”中最为火爆、报考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专业。年复一年,怀抱明星梦想或有志于投身影视艺术界的各地考生都纷纷前往北京、上海进行艺术考试,每年仅在北京报名考试就有1万人以上。而中央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中戏)、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电)和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三所名校的表演专业在全国的招生名额(本科)只有130名左右,难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大于清华、北大。
今年2月8日,北电、中戏表演系报名工作结束。据两校统计,报考北电表演系的考生达5000多人,报考中戏表演系的考生达8000多人。由于很多考生是高职和本科兼报,两系的报考人数过万。今年两校表演系计划共录取本科和高职生约200多人,考取比例约为40:1。据北电表演学院副院长崔新琴表示,初试和二试将各淘汰40%左右,只有剩下的20%才能进入三试。
面对40:1甚至是100:1的录取比例,即便如愿幸运地被录取,也并不代表等待你的就是星光大道。据统计,自建校以来,北电、中戏以及上戏总共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大约5750人,50年来成为当红明星的连3%都不到。如果算上当初报考的人数,能够脱颖而出的幸运儿只有万分之几,有人开玩笑地称之为买彩票中巨奖。
事实上很多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但没有成名成星,反而不如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说不定只能在某些三流影视剧里演个“匪兵甲”或“匪兵乙”,或者搬道具打杂。所以2005年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才打动了无数北漂艺考族,当看到周迅和金城武冬天躲在地下室吃火锅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之潸然泪下?
导演系就业难被迫停招
对任何一个热爱电影的考生而言,读导演系都意味着梦想之路的开端。但令人意外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宣布今年暂停招生——与此对照的是,今年中戏和上戏导演系的报考人数因此成倍增加。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一直都是报考热门,今年停招使得该校文学系的报考人数激增,报名第一天人数甚至超过表演系。很多原本打算考导演系的考生,最终不得不“曲线救国”,改考文学系。
北电导演系的停招,让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导演系学生的就业并不理想,尤其能够留在导演岗位上工作的更是寥寥无几,更多的导演系毕业生往往被现实无情淹没。
“精英教育”重返校园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学开始普遍扩招,艺术院校也随之扩大学生规模,不仅开始实行每年招生,招生人数也大大增加。各类成人教育班更是相继涌现。艺术高等教育已经从早年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型成了“大众教育”。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虽然获得艺术教育的机会大量增多,但由此形成的弊端也日渐显现。而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人才的质量问题以及学生的就业问题。大浪淘沙过后,业内人士已开始冷静下来,重新思考,这是否意味着曾在艺术院校奉行的“精英教育”又将重新回归?(穆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