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耗时近18小时,沉浸创作断更了一天。
这篇文章里,我会告诉你一个事实:
好莱坞叙事下,资本主义的价值准则就等于人类的价值准则。
这就是好莱坞的病根。
那部争议纷纷的《尚气》我看完了。
这是部合格的商业电影,至少放在漫威的流水线来看,它的制作水平是在线的。
所以有些影评人夸,《尚气》是漫威最佳动作电影,精巧的设计动作,扎实的打击感。
没说错,中国电影要学习,但是影评人,要有立场。你不能忘记,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去看待周遭事物,既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不足,甚至是危险之处。
如果你把《尚气》看作是简单的爆米花电影,那未免格局太小了,忽视了电影的文化意义。
电影从制作开始就是要找到受众的,找投资人的时候,就是要带着商业策划书,PPT去的。
PPT上要给投资人讲清楚,这部电影为何能赚钱,它的市场在哪里,受众有哪些人...
显然,这部《尚气》的目标市场是在全世界亚裔群体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中国人。
电影里的普通话原音,山海经神兽,功夫海报,都充分证明了这点,就差没写上“亚裔特供”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被批评,因为电影直接“白人化“处理了刘思慕所饰演的“尚气”这个角色。
这个角色,除了张了一张黄色皮肤的亚裔面孔之外,他没有任何的东方文化特征。
在《尚气》的故事里,刘思慕是被白人所拯救,并在白人的影响下从邪恶走向正义的历程....
它是文明战胜野蛮,是正义战胜邪恶,是先进战胜愚昧的故事。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野蛮,邪恶,愚昧,落后的是刘思慕饰演的“尚气”,是所有的亚裔。
这跟过去的美国西部片里的印第安人很像,
历史上,印第安人本是美洲的原住民,但是那些殖民者跨过大洋来到美洲后。
为掠夺土地和资源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今天,印第安人仅占美国总人口的1.2%左右。
但就是犯下如此的罪行,他们还是对印第安人抱有某种敌对的行为以及某种蔑视的态度。
在美国上世纪的西部片里。
印第安人都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杀人放火强奸偷盗,这些事都是印第安人干的,白人饰演的牛仔们则担任着正义的审判者的责任。
二战结束后,民族独立和种族意识觉醒,美国西部片不能再过度丑化印第安人了,但“种族问题”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罢了。
印第安人的男人还是坏蛋,但是印第安人的女人则成为了部落里面的“贵族”。
因为,尽管观众并不能真正地接受印第安女人,但他们乐于看到白人和印第安人的爱情故事
在上世纪,白人与印第安人的爱情故事,一度是美国西部片票房大卖的必备元素。
但是这些印第安女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白人谈恋爱的,她们具有三大特征。
第一,她们必须脱离原始的野蛮,要有白人的高贵气质和品德修养。
第二,她们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第三,她们必须要在最后死去。白人男子娶印第安女子,被视为对于白人英雄的侮辱。
善良的印第安人也必须在电影中“死”去。
观众会为这段爱情故事的遗憾而流泪,也会因为白人至上的理念的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
在美国西部片里边不会有纯粹的“印第安人”,她们都是“白人化”的印第安人。
这类电影也有另种处理方式:“白色印第安人”。
电影中的白人在种种原因之后,接受了印第安人的文化,并站到了印第安人的立场一边。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跟《阿凡达》的故事很像,没错,电影还是白人的救世理论..
在黑人民权运动兴起后,这套理论又被放到了黑人身上,黑人变成了“白化”的黑人。
这类黑人除了有着黑人传统的习俗和长了一张黑色皮肤面孔之外,跟白人没有任何区别。
现在《尚气》能引发争议,是因为“善良的黑人”又变成了“善良的黄种人”。
社会矛盾从“黑人”又到了“黄种人”身上,现在是让“黄种人”彻底抛弃过去的东方文化特征,
从骨子里变成一个西方人。
这不是包容,这是驯化。
它的背后是深层次的种族问题矛盾和阶级矛盾:
即便移民者与传统决裂,可遭遇不公,被歧视,被视为二等公民的现实问题,还在。
谁去解决呢?没有人去解决,所以斯派克·李也骂《绿皮书》,因为问题没有解决。
这部《尚气》是送给亚裔的礼物没错,但是拆开礼物,它是一针瞌睡的精神迷幻剂。
跨越种族问题的胜利只存在自我虚构的想象之中,现实的一切什么都没改变。
有色人种依旧生活在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中,而《尚气》的人性论,掩盖了这深层次的问题。
在好莱坞的电影叙事修辞下,
资本主义的政治目的,纲领跟人道主义,道德情感,融杂在了一起,成为永恒的普世准则,
具体的政治纲领被人性,情感,道德等价值模糊,甚至替代,而忽视政治本身的价值意义。
听不懂,那我们说得简单点。
资本主义的政治目的以及纲领,全部隐藏在了情感大戏,生死离别,爱情故事,人道主义,这些普世的准则中。
再直白点:好莱坞叙事下,资本主义的价值准则就等于人类的价值准则。
这就是好莱坞的病根,它什么“白人救世”的理论的,什么“种族问题”都出在这里。
糊的叙事形态,模糊的意识形态,用人性掩盖意识,都来源自资本主义的政治纲领的要求。
好莱坞电影的“模糊”,使得它能够轻而易举的轻而易举的突破叙事悖论和文化堡垒....
这也为何,人们喜欢看好莱坞的电影故事,它实际上有立场,但看起来没有任何“立场”。
比如,《巴顿将军》,是豆瓣网友送上“8.2分”的高分电影,但它隐藏了很多"私货"...
他把巴顿将军对打将士的行为,归纳是阳刚之气,获得了士兵的认同。
他把巴顿将军对苏联将军的侮辱,归纳为阳刚之气,回避了7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冲突。
....
比如,《拆弹部队》,被豆瓣网友评为7.8分的战争电影,隐藏的是美国意识和政治立场。
一个在战争中遭受创伤,回到家庭获得亲情滋润后,又重新回到了战场。
人性的完善和国家主义融为一体。
它隐喻了民族国家强盛,成长叙事的政治立场。
...
比如,漫威宇宙,被无数网友捧为“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的钢铁侠,托尼·史塔克。
它不断在暴露人物缺陷,但是又不断因为这些缺陷进行某种辩护,用暴露的缺陷来获得某种人性,然后经弥补成为英雄。
这是一种同情式的人物成长叙事和自我完善,它的背后其实正是通过人物的身份危机,来表达国家吹一,促进政治认同。
好莱坞的编剧和创作者,在无意识之中,他们把所有的人物动机都归纳成了利己主义。
为避免冒犯每个人的政治信仰,所谓的政治,不过是为了剧情而建立的一个框架。
在好莱坞电影中,它最重要的是人物。
电影经常塑造一个不完美的人,让这个不完满的人站在正邪对立的中间,
让他承受站在中间带来的张力痛苦,面对两种身份,立场冲突的漩涡,经历身份的危机...
故事的巧合和虚构下,身份和危机最终得到克服,也就是确认了身份和国家立场。
这是好莱坞的过人之处,也是它的危险之处。
这些人物所确认的身份和国家立场,正是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和思想思潮。
好莱坞电影的政治,从来没有离开过,它只是不像说教的主旋律,它被泛化了...
你看到的是性别,种族,战争,黑帮故事,都是好莱坞电影推销的主流政治意识,
那所塑造的人物故事,在让你感动的时候,让政治意识走进了你的内心,这很危险。
我一直很欣赏具有思辨性和哲思性的美国电影,但似乎在越发“正确的美国”下,我很难看到一部好片,不是卖特效的爆米花,就是藏着私货的文艺片...
刘思慕们,也许永远不会懂,《尚气》是一部带有明确的目的和政治纲领的电影。
或许,他们知道,但是他们无力改变。
刘思慕们,只有选择自我麻醉,自我逃避,又或者成为一个符号的英雄,活下去。
只是我希望,这些刘思慕们能够明白。
中国人呐喊,不是在为批评电影而呐喊。
中国人呐喊,是在为不公而呐喊,是在为西方世界“失声”的亚裔群体呐喊,
是在为人类大同世界的命运共同体而呐喊。
编辑:ZQ
上一篇:堕胎题材影片获威尼斯金狮 佩内洛普·克鲁兹封后 下一篇:华纳谈《神奇动物3》删减:剪掉6秒钟 精神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