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界
愿好戏更多、更快走近老百姓
八百里秦川秦风浩荡,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省剧协主席陈彦乃陕地梨园总班头,于近日提及秦声秦韵,心中自是感慨万千。陈彦言道,趋时媚新、随波逐流之大潮中,有一朵秦
腔浪花,堪慰人心。曾几何时,秦腔似乎已为时尚所冷落,“娱潮”拍岸而至,一派繁华中,秦腔独自枯坐江岸。但秦腔何曾一日枯坐深闺、向隅而泣?秦腔自古便与陕地最基层大众血肉相连,君不见,胸中猛然吼出一声炸雷,砰砰砰!所有不快瞬间便可粉碎于半空,此种派头、力度,舍秦腔其谁?
陕地之秦腔戏迷,多居乡野山村,大家能于耕作劳累之余,有电波传来秦声秦韵相伴,如蘸油泼辣子就粘面,喝烈酒吃泡馍般浑身舒坦。陈彦称秦腔有无比强硬之“靠山”,三千万秦人是也。秦腔虽于都市中有诸多不如意处,振兴秦腔,应考虑如何真正深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接受之度,秦腔宣传之切入点,亦不可不认真考量。
千年秦腔在此,百万戏迷在此,秦腔前程何忧?曾几何时,易俗社冀福记之“老冀说戏”,随电波而荡入千万家,引得多少戏迷笑口常开,以致竞相以模仿老冀说话为能事。陕地民众酷爱秦腔,尤以关中地区为最,秦腔已融入血脉之中,苏东坡曾手指门前翠竹而言道:“不可一日无此君”,而陕地秦腔迷提及秦腔,往往要“不可半日无此君”了,多少如烟往事,多少似水流年,秦腔响起,大家便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了。
梨园名丑乔慷慨于近日举办小品专场,观众与其久别重逢,亦有不少新鲜感觉。省戏曲研究院名小生李小锋为“实验戏剧”而远赴德国,于“洋百姓”前大秀秦腔,艺高胆大,亦多有可观。
店小二告白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曾这样无比深情地说过。一周文坛演义会馆问世至今,已整整五十期了,纸上这“一弦一柱”所弹拨出的,有些或许尚可入耳,也难免有些为刺耳之音、逆耳之响,会馆就在大家的耳提面命之中继续成长着。希望各位今后继续关注,一起煽风点火、拾柴加炭,有你有他还有我,那么,吹拉弹唱之下,仙乐飘飘处处闻,想必佳期不远了。
传诵千古的《长恨歌》里有句“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对于茫茫难测的长安文坛乃至神州文坛,小二也是“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横看成岭侧成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行走其间,移步换景。知道读者们是一直在宽容并期待着,这些深情厚谊我们心领,此后的行程上,您还得继续扶持,您受累!您多帮衬!小二这里给您施礼了。
百期会馆,是我们的一大预想,行至此处,已是行程过半,值此“节点”,虽无旗帜漫卷、鼓乐齐鸣,然会馆内外,一只只热情手臂,一道道期待眼神,正投射而来,此情此景,小二感动之余,怎敢懈怠?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王锋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