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版《非诚》扇形舞台变哑铃结构 激发新鲜气场

来源:凤凰娱乐 时间:2017-05-15 08:18:05 编辑:凡闻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男嘉宾在第二现场

“扇形”变“哑铃”

分区式选择产生情感张力

比起原版的“扇形舞台”,改版后的《非诚勿扰》变成了“哑铃形态”。这一改变甚至让《非诚勿扰》的logo也发生了变化——多了一蓝一红两个分别向左和向右的箭头,和舞台分区形成一种呼应。

梳理下来,新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喜爱偏好。男生置身第二现场,男生可见女生,女生不可见男生。女生依次露面,出场过程中男生对女生进行第一印象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进心动区,不喜欢的进观察区。前者区域女生可灭灯,后者区域女生不可灭灯,但可通过“温度计”表示对男生的喜好。

第二环节:男生展示。这一部分共有三轮短片播放,第一轮播放男生第一视角短片,男女嘉宾展开交流,结束后男生在全部女生中选择一位进入“最终选择区”;第二轮男生照片展示,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轨迹,而后正式出场,此轮交流结束男生再选择一位女生进入“最终选择区”;第三轮播放男生情感经历、兴趣爱好等内容短片,进一步了解。

第三环节:最终环节。若心动区女生留灯为0,主持人公布“最终选择区”女生留灯情况,全灭离开,如有留灯,进入牵手环节;若心动区有女生留灯,男生可从心动区选择一位女生,替换“最终选择区”的一位女生,从中做出最终选择;男生或可不替换女生,在“最终选择区”的两个位女生中做出最终选择。

综合来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拥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和表达空间。且“喜好选择”和“第二现场”的加入,使得情感层次更为丰富,人物关系更为饱满,悬念和反转贯穿始终。不过,男嘉宾在对女嘉宾进行“心动区”和“观察区”选择的时候,接受到否定信号会否引发情绪的反弹?从首期节目来看,女嘉宾整体接收程度较高,更不乏人在“观察区”却大胆示爱的勇敢姑娘。

制片人李政解释,“这个设计,第一步是将男性话语权做到一个更前置,但其实造成了一种相互制衡,男生决定之后必须面临自行承担的后果:观察区的女生也许有情绪的反击,心动区的女生有选择的权利,又也许男生通过交流发现更合适的女生其实在观察区。到了终选区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所以其实比原来更加科学和平均。”

首位出场的“小靳东”嘴上说着喜欢小鸟依人的女生,最后选择的却都是御姐范儿的女嘉宾,显而易见的“定位失误”,但他最终无缘牵手。观众调侃:“新版规则真的好考验选择困难症啊!”

相关热词搜索: 非诚勿扰 嘉宾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