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经闪耀全球的华语电影之都;北京,内地电影市场“大跃进”后的新贵。两大电影中心的“权力交接仪式”,在4月15日落下帷幕。
当晚,第37届香港金像奖结果揭晓,出道25年演戏100多部的“烂片王”古天乐,终于在四次提名后捧起第一座影帝奖杯,关注者无几;同一天,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璀璨开幕,曾经被全民吐槽的电影节,从“季”发展到“节”,隐隐已有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比肩的势头。
一南一北,一盛一衰,北影节与金像奖的声量有天壤之别,仿佛是香港电影走向没落的强烈表征。在香港影人北上早已成大势之下,局限在香港本土电影的金像奖,衰落也是不可避免了。
当金像奖遇上北影节,谁还关注古天乐?
似乎一夜之间,香港金像奖不再受人关注。整个4月16日,影视圈关注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统一揭牌,梨视频获得腾讯与百度跟投的6.17亿A轮融资,还有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
代表华语电影最高荣誉的金像奖,在“零关注”的情况下落幕。颁奖典礼上,获得11项提名的《明月几时有》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大奖,许鞍华也继《黄金时代》之后再度斩获最佳导演奖,该奖项奖杯已有6座;古天乐与毛舜筠则分别成了影帝与影后的新任得主,从未“染指”金像奖最高表演奖的两位,终于有所斩获;最佳男配角奖与女配角奖,分别被姜皓文与叶德娴摘得,实力出众的老戏骨实至名归。令人惋惜的,大概是张艾嘉的《相爱相亲》,9项提名只有最佳编剧一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