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现在在影视界很多被定义为第六代导演或者地下电影,都是导演自己编剧自己做,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你认为一个剧本应该是个性更强些还是应该取决于大众的接受程度呢?
芦苇:影视作品必须要有人看,不能是闭门造车,影视作品需要资金投资,有资金的运作过程,当然是看的越多越好,就跟唱
歌一样,听众越多越好。第六代导演他们的作品我也看了,有一批非常好的导演,像陈凯歌,我认为第六代真正优秀的,我觉得影视文化的作品要比电影的成就大得多。
主持人:咱们这次曲江的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可能也是通过中美的交流、学习,让编剧更好的把握技巧,你觉得这样的活动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芦苇:它肯定会有意义的,我们都知道影视作品的灵魂,或者说它的品质是靠剧本来的,剧本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剧在这里起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个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我们系统的,带有研究性的对剧本的创造规律进行梳理、进行研究、进行推敲,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这样一个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不仅是培养人才、挖掘人才。
芦苇:要改变中国编剧的现状,中国编剧专业不够,是一种强化训练,是一种现代的强化训练,把美国的专家请来,告诉你什么是基本规律,让你正视基本规律,用什么手段、方法影响你和观众之间的沟通,使沟通变得有效。
主持人:让观众更喜欢。
芦苇:换句话来说,好莱坞是最重视观众的,他们有一句话就是观众是生命。
主持人:没有观众再好的本子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芦苇:对。
主持人:现在在中国电影有人评价容易出现跟风的现象,我拍古装,就出现一大批写古装的本子,拍时尚的,就有一大批写时尚的本子。
芦苇:他们跟风有他们的理由,就跟时装品牌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品牌成功了,仿制品就出来了。影视作品的创造能力衰退了、枯竭了,就只好跟风了。
主持人:这是被功利所迫,不得不跟风?
芦苇:对。
主持人:这个跟风的现象,对职业的编剧是一种摒弃的?
芦苇:一个投观众之所好的嫌疑的,还有一种是顾虑,对市场的顾虑,怕投资损失掉了,这都可以理解,作为创造编剧,应该把自己的职责和制片人的职责要分清,制片人要考虑资金的回收问题,影视作品你给观众看什么?就是看你与众不同的个性,不能因为跟风损失掉个人的风格和个性,这对编导来讲,有一点像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