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说到这,我想起了李扬导演的《邙山》,他就很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他是自编自导的,他就不会为了一些功利,是自己创造的,出发点是从创作的角度出发的。
芦苇: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他的镜头关注的是人间真实的生存状况,这是他始终最关心的,这个很难能可贵,我们知道中国这么大的国家
,有这么多的人民和百姓,中国的民间生存状况到底是什么样,我们的反映是不够的,有的反映是比较肤浅的,李扬能够深入到真正的生活中,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
主持人:刚才说到这个话题,我刚才想到有一个网友在现场问,他觉得在西部来说,在西北这边,有很多故事可以拍,可以反映,但是为什么很多导演拍一些商业的大片,没有人来拍一些反映西部的片子呢?
芦苇:这还是价值判断的问题,现在中国社会日异月新,在飞速变化中的一个国家,也是飞速变化中的社会状态,这个时候应该有大量、好的电影,非常精彩的人物,但是我们的关注不够,有时候我们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要比咱们写的东西好很多,就是因为注意不到。
中国编剧的地位应该得到关注
主持人:中国的编剧在中国影视界的地位,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芦苇:中国影视编剧的地位,这个话题是老话题了,中国电影是跟世界的电影,跟好莱坞的电影差距比较大,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还有一点,对编剧的重视程度不够,尊重程度也不够,在被漠视,权利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呼吁他们的创造环境,呼吁重视这一块。电影剧本一剧之本,很多制片人、导演对剧本的认识程度不够,好莱坞有一句行话,就是剧本怎么重视都不够,一个电影的质量剧本占很大的比例,70%、80%已经确定了。很多大的电影逻辑也讲不通,台词也讲不通,很别扭,对编剧的地位和作用都意识不到,觉得请几个大演员就可以了。中国过去很多大片把观众的钱掏走了,落下一片骂声。
主持人:很多影片上映都会受到争议的。
芦苇:我在美国听到很多电影的评论家说,《无极》应该把中间的一大部分用来做剧本,剧本做的不够。
主持人:我看过这个评价,编剧是享受寂寞的人,创造的时候是寂寞的,上映了观众的是导演和演员,幕后的人员是不受重视的,你作为一个编剧,你觉得这种寂寞你可以忍受吗?
芦苇:我没有问题,我干编剧已经干了20多年了,一直就这样,所以就习惯了,我自己认为编剧应该是二线工作,应该是幕后工作,它要做的就是完美的完成影片的灵魂,把它的结构打造结实,使未来的影片有一个坚实的骨架。包括导演、制片人都有很多助手,编剧是独自完成未来电影的构想。
主持人:如果把剧本比喻成一个胎儿,编剧就是创造一个胎儿的灵魂。
芦苇:我举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编剧是妈妈,剧本是孩子,你得哺育他,你要赋予它生命,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最关键的是要独自面对,别指望别人帮你。
|